建大故事

【建大故事】电信学院教授李英姿:感悟大爱 静守人生

部门: 发布时间:2014-12-22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初见李英姿老师,我们怀疑是不是找错人了?因为你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春光满面、英姿勃发的人会身患癌症。
“确诊那天是我的生日,医生告诉我没救了,没多长时间了。”李老师语气平淡地述说其那段黑色记忆,“我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对医生的宣判唯一的想法就是:时间够了,我能把我手头上的事做完。我不害怕死,最害怕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完成。”面对生与死的话题,李老师的反应那么简单、从容,完全将自己置之度外的气度令人不由地为之动容。
20096月一天,一直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李老师突然腹部疼痛到昏厥,同事叫来120救护车把她送往医院,她才知道自己身患结肠癌。在2009-2011年的三年时间里,李老师经过四次大手术,几次从生死线上挣扎回来。她一直以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搏斗。
在接受了必要的手术之后,20118月,她又向领导提出上班。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她,并没有像同事们担心的那样由于身体的原因而减少工作量,“李老师拒绝开小灶,甚至对自己的要求比别的老师更高,教学也是超额完成。”电信学院党委书记杨光说,言语中带着钦佩和尊重。
又一次站在讲坛上的她,比之前更加温和、从容,“当得知自己生病后,我觉得过去的成绩、荣耀都已经过去了,都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切从头开始。我是一名普通老师,要做的就是带好学生,做好领导分配的任务。” 李老师边说边撩动着鬓际的发丝,平静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许只有经历了在死亡线上的挣扎之后,才能从心底里生发出这样一种源自生命本身的爱与平静。
面对生与死的沉重话题,李老师的语气那么平淡从容,而说起责任的话题,却又是那么地严肃和认真。李老师说,“师爱有很多种,我相信严爱也是一种爱。在学生中间,我素以严厉、认真闻名,不是我不爱学生,而是我身上背负着教师的责任、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电信学院马鸿雁老师告诉我们,李老师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重新规划课程、修改课件,甚至包括如何运用板书顺畅流利地将知识点讲得易于理解……同时她还会把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课程的兴趣。为此,李英姿老师的课深受学生喜爱,电102班耿雷同学说:“李老师是我遇到的最喜欢、最负责、学到东西最多的老师!”
采访中,李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2年她所带毕业设计的一名女学生,学习成绩很优秀,单亲家庭,性格内向、自卑,对待事物过于敏感。于是每天晚上十一点,李老师必然跟她通电话,聊天。四个月时间下来,她变开朗了、爱笑了,找到了很好的工作。离校前她给李老师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老师~谢谢您!这个学期我几乎每天都没有断过与您联系,您也是我这个学期见得最多次的人。您在我心里不仅仅是毕设导师还是我的人生导师,甚至我已经把您当成了我的亲人,从来没有人如此考虑过我的人生去向,从来没有人这么担心过我的性格未来,也从来没有人在我大学四年中可以如此的批评过我,老师是您,是您如此待我!此生有您一良师,我无憾!”
李老师的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很多同学都把她当做最知心的人,即使是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之后,遇到问题还会回来找她,“李老师会给我们很多建议,遇到问题跟她聊聊,我们就觉得有方向了。”他们说。李老师也告诉我们:“自从我生病以后,几百名毕业学生的探望和问候,给了我极大的生命勇气,我为自己拥有如此多学生的牵挂而自豪!
面对命运的安排,李老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坚强面对、继续真诚地奉献,她说,“我觉得生命已经不再是自己的,更多的属于爱自己的父母、需要照顾的孩子、关心的朋友、我的学生。只要我能站在讲台上一天,我就讲一天,只要我做一天的建大老师,就要对得起老师的称号,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生背后的家长。”
朴素的言语之中,透露出李老师深沉无私的大爱。这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会,穿越生死的界限从生命的最深处升华出来,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
 
 
 
寄语建大学子——拥有梦想,脚踏实地
采访的最后,老师给了建大学子几点建议:千万不要认为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要注意学习方法、思维的转变;要拥有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要甘心做一块垫脚石的普通人,要有团队精神,讲究奉献。
 
寄语建大教师——牢记责任,换位思考
采访的最后,我们也对李老师问道:对建大的教师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李老师回答:“建大的老师专业知识都很强,学位很高,学校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利用。做一天建大的老师,就得对的起老师的称号,对得起学生,对得的起学生背后的家长!大家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怎么做?20年后,我们教的学生都是这个行业的主人,所以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专业知识,应该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为他们的成长骄傲。只要你真心对学生好,他们心里就有你,哪怕等他们毕业后再理解也不晚。当有学生回到母校,说一声谢谢,一切都值了!”


 
采访:刘峥 孔菲 赵焕钧 毛腾 贾斌 卢志鹏
    编辑:高蕾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