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北建大本科生王孟瑜以一作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

部门: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供稿:王孟瑜,李渝航 摄影:王孟瑜 审核:孙强,王崇臣 发布时间:2023-09-0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近日,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020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王孟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IF = 8.6)发表题为“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organic pollutants degradation via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over micron-sized Co-MOF: Nearly 100% singlet oxygen mechanism”的学术论文。环能学院王崇臣教授和淮阴师范学院赵宜江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

论文标题截图

在针对复杂水体中污染性有机物的去除,本工作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微米级的Co-MOF(Co-tib)异相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高效去除水中的富电子有机污染物。实验和表征结果证明,Co-tib通过活化PMS可以选择性诱导生成近100%的单线态氧(1O2),非自由基1O2的生成可有效避免水体中天然物质的干扰,实现对富电子有机污染物的选择性氧化。实验结果验证,Co-tib不仅在RhB/BPA/SMX和BA的混合溶液中对RhB、BPA和SMX达到了超过99 %选择性去除。还在RhB/BPA/SMX/NBA的混合溶液中,对RhB、BPA和SMX也实现了大于90 %的选择性去除。这项工作可能会为MOFs催化剂活化PMS高效选择性生成1O2和在复杂水质中同时对多种污染物进行选择性氧化提供帮助。

王孟瑜同学表示,能够在环境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得益于王崇臣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良好氛围。“我是王老师建立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朋辈传承制度的受益者”。王崇臣老师课题组自建组以来秉承以课题组为单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导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的金字塔式团队结构,以课题组每周组会为学术交流平台,以日常科研活动为实践内容,以学科竞赛、论文(专利)为检验形式,形成了“大一进组接受熏陶、大二上手夯实基础、大三收获产出成果、大四考研/出国开启新征程”的链条式培养体系,全方位、高质量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引导学生“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王老师以鼓励的方式针对每位学生进行引导,从小目标到大任务的逐步布置,将学生引入“福流”状态。同时根据本科生自身性格、兴趣和特点,安排高年级师兄师姐协助带领,让本科生进组有事做、有目标,快速度过迷茫期。

据了解,王孟瑜同学自大二上学期就进入王崇臣老师的课题组,并开始参与科研工作。在博士生王飞和楚弘宇的带领下,她主要从事MOFs催化剂高级氧化去除水中污染物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初始的简单材料合成,熟悉实验操作到后续的独立自主开展相关研究。王孟瑜同学将自己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留到了课题组,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不断重复实验、处理实验结果、撰写和修改论文,最终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环能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全覆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切实加强教学和学风的互促共育,依托大学生科创项目、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等平台和载体,健全阶梯式、不断线的科创育人体系,有效提升本科生的科创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打造机制全、平台广、氛围浓、成效优的科创工作格局。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