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北京教育(高教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访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钱军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0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钱军,1964 年出生,博士,教授。历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长兼统战部长,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兼任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高校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2008 年7 月,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主持完成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资源管理变革趋向:市场化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主编《风险投资运行机理与操作实务》等论著10 余部,发表论文70 多篇。

记者:钱书记您好,祝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今年成功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全面开启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的新征程。请问,学校为什么把“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确定为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钱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不仅是中央对985、211高校的要求,也是对地方高校的要求,要求地方高校要在不同领域内各具特色,在不同层次上实现高水平。任何层次、任何领域内的大学只要找准方向、集中优势,就可以办出高水平。因此,把“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确定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既是学校历经七十多年发展积淀后进一步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响应中央关于不同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号召的具体体现。

记者:作为一所刚更名的大学,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学校是如何引导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共同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建设的?

钱军:更名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代替另一个名字,它意味着学校将肩负起新的使命!如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大课题。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是其中关键。没有思想上的重大解放,没有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就没有学校发展的新思路。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与部委高校相比,办学思想相对陈旧、发展理念相对保守、发展信心相对不足、进取激情相对缺失,这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因,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障碍。学校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大家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从而推动中心工作创新开展。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为做好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工作,主要采取了三个举措:一是“坐下来、论起来”,全校全员开展“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大讨论活动”。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总支片组学习、“主讲主问制”党支部学习、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论坛等规模大、范围广、层次深的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理清头脑、凝聚共识。二是“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干部和教职工走出校门,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调研高水平大学建设,查找差距,学习经验;邀请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主题培训,为干部和教职工提供科学指导。三是“走下去、面对面”, 学校领导带头,带动广大处级干部,结合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为主题,走访基层调查研究,与教职工面对面深入交流,集思广益谋发展、形成共识促改革,为建设高水平建筑大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记者:学校作为地方建筑类高校,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

钱军:学校作为地方建筑类高校,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的征程中,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强化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强化地方行业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是弥补发展短板,实施科技兴校战略,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跃升。三是突破发展瓶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集聚提升水平的第一资源。四是拓宽发展视野,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大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五是夯实发展支柱,实施学科振兴计划,打牢提升水平的学科基础。六是坚持办学面向特色,实施服务首都计划,履行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基本职能,以服务强特色,以服务促发展。七是改善办学条件,实施条件建设计划,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总之,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办“大学”观念,用“大师、大楼、大气”,用大学的视野、大学的文化、大学的条件、大学的实力、大学的水平,让“大学”二字更加名副其实。

记者:学校实施质量立校战略过程中在强化人才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实践呢?

钱军:高水平大学必须培养一流的人才。学校作为地方行业性高校,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争创一流的目标。学校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构建以工程技术教育为主体,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两者相互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推进“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国家级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成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百余个,市级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6个。以新校区建设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为平台,建立6个学生创新工作室。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发挥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的优势,探索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联合体。

记者:学校在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建筑大学建设中,为什么实行科技兴校战略?

钱军:科学研究往往是地方高校三项职能中的短板,并严重制约着其他两项职能的履行。根据木桶原理,地方高校要想实现整体办学水平的跃升,必须加强科研工作。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近5年来,学校深入实施科技兴校战略,按照“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拿大项目、出大成果,得大奖、出大师”的思路,坚持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支撑,以重大科研项目研发为纽带,以科研团队建设为根本,面向首都城乡建设主战场,着力开展具有首都城乡建设特色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其中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人才往往是地方高校发展的瓶颈,学校是如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突破发展瓶颈,集聚提升办学水平的第一资源的?

钱军:虽然引进人才是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捷径,但当前地方高校引进人才越来越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引培并举,立足自身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基金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坚持“不遗余力、不惜重金、不拘一格”的工作方针,成立专门的人才工作办公室,每年设立500万元的青年教师培养专项基金,倾力培育人才。注重团队育人,通过团队高水平的科研锻炼队伍,激活师资队伍建设的造血功能,促进骨干教师成大师,带动青年教师加快成长,不走自然成熟的缓慢过程。注重科研平台的聚才育才作用,推动人才、基地、项目的有机结合,既为学校事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2年人才工作取得突破,1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1名教授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名入选长城学者。

记者:当前,国际化程度成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学校是如何实施开放办校战略,推进国际化办学的?

钱军:国际化是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把实施开放办校战略,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作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引擎,以全球的视野谋划和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是推进人才队伍国际化。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实施“柔性”引进政策和“客座教授”制度,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加盟。以全部青年骨干教师都有出国访学经历为目标,采取“费用全免、津贴全给”的方式,大力支持教师出国开展长期访学或合作研究。分批组织100名管理干部赴香港理工大学开展教育管理培训,拓宽管理队伍的国际视野。二是推进学生培养国际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建筑事务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加强双语师资培训,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同时与承揽国际工程项目的建筑企业合作,选送学生到国外进行工程实践。三是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建好中法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法能源培训中心,与美、英、法、澳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了合作培养博士、硕士和本科的多层次国际合作办学格局。在2012年首届京交会项目签约暨成果发布会上,与美国奥本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合作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奥国际学院。四是推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鼓励师生主持、策划、参与重大国际项目,2011年学校教师向欧盟提交了4项亚洲转型项目,全部获批,占欧盟批准的5个中国项目中的4席,总预算约500万欧元。支持教师出席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支持院系主办了多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师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推进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记者:学科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学校在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是如何实施学科振兴计划,打牢提升水平的学科基础?

钱军:高水平大学关键要有一批具有“话语权”和“显示度”的高水平学科。学校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相对不平衡,工科较强,其他学科门类相对较弱,很难像研究型大学那样形成多学科齐头并进的局面。因此,学校选准科研突破口,凝练学科方向,营造某几个学科异军突起的局面,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近5年来,学校以申博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学科振兴计划。坚持不懈按照传统方式,围绕申报博士点建设目标,加强学科建设,积聚学科实力。同时,紧紧抓住政策新机遇,组织申报“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从140多所高校18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首批30个实施项目之列。申博工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申博项目的成功,为学校进一步凝练了学科特色,营造了传统优势学科建筑学一级学科异军突起、带动其他学科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3个一级学科增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4个学科进入前15名,其中2个学科进入前10名。

记者:有人说,地方高校最大的特色就是服务地方发展。学校是如何强化服务地方的特色的?

钱军: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责,是地方高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是地方高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学校始终以服务首都城乡建设为己任,主动对接首都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需求,全面推进服务首都计划,成为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服务首都的特色。一是学科专业设置聚焦首都需求,实现学科专业与首都城乡建设的有效对接。二是人才培养聚焦首都城乡建设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三是科学研究聚焦首都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加强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以参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及时转化和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积极推进学校“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同时与其他驻大兴区高校和大兴区联合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组织参加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落地区县项目,首批落地的10个项目中学就有2个项目。

记者:高水平大学应有一流的硬件条件。学校是如何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的?

钱军:学校原来只有不足180亩的老校区,办学空间非常狭小,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坚持“大楼”与“大师”并进,实施条件建设计划,克服重重困难,新校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全面开工建设占地近1,000亩的新校区。两年内自筹经费10亿实现一期工程16万平方米竣工入住,目前正推进二期工程12万平方米的建设,根本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微访谈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人才的?

钱军: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人才,非常爱惜、爱护人才。我们对人才不能责全求备,要善于用人之长,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的舞台。

记者: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钱军:我的教育理念是“个个成长、人人成才”,这也是北京建筑大学全校教职工的教育理念。

记者:对您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

钱军:是“知行合一”这句话。这句话常提醒我们要实干,“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记者:对您启发最大的一句教育名言是?

钱军:是陶行知先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记者: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钱军:“教学是天职,科研是能力。”

/本刊特约记者  贝裕文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