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敢闯会创!“互联网+”北京复赛,北建大再创佳绩!

部门:团委 供稿:刘倩 高静 审核:卫巍 康健 发布时间:2023-08-1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8月7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在北京邮电大学圆满落幕。

北京建筑大学共获奖项43 项,其中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5项,大学生双创作品首次在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双赛道”斩获一等奖。北京建筑大学连续六年蝉联大赛“优秀组织奖”。

我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第九届“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于今年5月启动,共吸引1.5万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人次超过7万,覆盖面、影响力均为九届之最。经过校级初赛和市赛网络初审,共有来自54所高校的676支团队突出重围进入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的一等奖争夺赛。

第九届“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高教主赛道获奖名单

第九届“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奖名单

第九届“互联网+”大赛北京赛区产业命题赛道获奖名单

在本次竞赛中,我校共申报项作品319项,其中57项作品入围市赛,8项作品晋级市赛一等奖争夺赛,1项作品首次入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等奖排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获评高校主赛道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5项;获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我校在该赛道获奖数量位居市属高校第一;获评产业命题赛道三等奖1项。

本次大赛得到了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师生的大力支持,竞赛筹备工作自3月启动以来,校团委联合各学院聚焦竞赛内涵、赛道解读、项目提升、答辩技巧、展示优化进行全方位辅导,共组织竞赛宣讲、分享沙龙、项目辅导与模拟路演20余场。为促进大学生双创竞赛高质量内涵发展,校团委举办双创训练营(拓新班),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覆盖百余支双创团队近千名学生,从创新点挖掘到创新报告与创业计划书撰写,从创新成果输出到项目推介展示升级,从团队成员协作到可持续的团队规划发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努力培养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等奖获奖项目展示

《感控先锋——工程施工风险智能感知评估系统》

所获奖项:高教主赛道一等奖

申报学院:土木学院

指导教师:张宇、廖维张

团队成员:陈献天、程家乐、李洋溢、闫敬修、喻晰匀姝、蔡吉庭瑶、康晨洁、刘一航、冯博宇、王洛媛、王婉煜、吕佳雯

工程施工风险智能感知评估系统是一种基于智能感知技术,集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于一体的便携式风险解析仪,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融合智能感知、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下,结合当前的风险理论,实现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动态监控、评估、可视化预警。实验证明,设备持久耐用,基于MEM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元件使用寿命可长达15年,相较于传统风险评估系统费用成本上可节省61.66%,同时兼具轻便、可植入、功耗低、高精度、耐恶劣环境的特点。通过获取工程项目的施工动态和历史数据,可形成海量数据组成的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四维监测系统和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大数据平台数据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施工风险智能管理,能够帮助工程人员发现和解决建设工程的安全隐患,从而确保项目的整体安全管理可控、受控,提升监理服务品质。


《边界“智”理——北斗惯导智能电子界桩 助力保护区智慧化管理》

所获奖项:高教主赛道一等奖

申报学院:测绘学院

指导教师:韩厚增

团队成员:李骏扬、张祚萌、胡怡然、赵慎阔、郑承泽

对目前绝大部分自然保护地界桩多为混凝土或石碑,仅能用于划分区域范围,存在必须人为看守、位置精度较低、易被毁移且不易及时发现等弊端的问题,本项目对此类界桩进行赋能,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惯性导航系统等导航技术相结合,使其在加强界桩基础功能以外,还具备人类活动监测、野生动物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功能,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边界智慧化化管理,减少人力投入,减少人工成本,为人类活动监管分析提供支撑,为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目前产品已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京港地铁安全保护区等进行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本产品可对自然保护区、铁路安全保护区进行全天候自动化、远程可视化、智慧化监管,具有实用性强、可容错性强、可维护性强、经济性强、可拓展性强等特点。项目应用前景广阔,可在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生态红线保护、城市管理与基础设施保护、流域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边境和国土安全等等众多领域应用。


《生生不息——开创乡村生态可持续新型生土建筑》

所获奖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等奖

申报学院:建筑学院

指导教师:穆钧、蒋蔚、成慧祯

团队成员:马雪纯、梁智鹏、王步云、徐瑞娜、罗霖、陈明明、冯玮琪、张峥、徐海超、于沈尉、陈静、刘国刚、关文莉、王文锐

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的建造传统在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分布广泛,目前全国范围内仍至少有6000万人口居住在各种形式的生土建筑当中,且多集中分布于贫困农村地区。尽管传统生土材料具有远优于常规建材的热工性能和生态效能,但其在力学和耐久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传统生土民居普遍存在结构安全性相对较差的问题。如何在传承传统营建智慧及其文化的同时,解决乡村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在穆钧教授的指导下,长期致力于乡村建设相关的基础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扶贫公益等工作。尤其在生土营建技艺的发掘与提升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河北、甘肃、新疆等17 个省或地区完成200项示范农房与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并先后培养农村工匠与技术人员1200余名,扶持成立农村乡建合作社3个,参与大学生志愿者4000余名。该成果对于广大具有生土建造传统的城乡地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与“坚定文化自信”国家战略,具有实质性的推动意义,目前已被列为“扶贫攻坚”、“传统村落保护” 重点推广技术。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