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

部门: 供稿:孙强 审核: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8-12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自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师生员工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热切关注大会情况,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表达感受体会、思考当前工作、畅想未来发展。

  教务处副处长张军:总书记的讲话力透纸背、发人深省。随着在线课程技术的发展,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课堂上从以听课为主转换为以研讨为主,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转换为引导探究,最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新时代高教40条中提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鼓励教师多模式应用,鼓励学生多形式学习。我们将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开放式教学平台,以混合式学习作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开放课程、小班研讨课、移动云课程作为形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教学转变,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陈红兵: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向全社会传达了国家尊师重教的鲜明讯号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美好愿景。“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使我倍受鼓舞,“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进入新时代,重视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重要。

  当前,学校正值向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大学奋勇迈进的关键时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人事部门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人事综合改革,创新用人机制,构建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支持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事业与学校事业的共同发展。

  招生就业处处长何立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我献身高校教育事业的决心。

  2014年至今,一场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高考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于本职岗位,紧紧抓住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发展机遇,结合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断优化和重组传统优势学科及专业,紧密围绕学校“建筑味十足”和“北京味十足”的办学特色优势,不断强化内涵发展。将“政治站位要高,民生意识要强,责任担当要有,师生情怀要养”作为我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使招生就业工作不仅是一项具体业务工作,而是应该成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德中: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把大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冯永龙: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全面系统、内涵深刻、意义深远。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教师,我深感振奋、深受启发。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教育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为我们指出了前进的重要方向,也是学生工作者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遵循。我将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作为今后工作和履行教师神圣使命的行动指南。

  文法学院副院长武烜:文法学院立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文史类国际化高级人才,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支撑,把立德树人作为文法学院教育工作的使命目标,融入思想道德教育、通识教育、拓展类教育、文化知识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与教学管理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设计,文法学院全体教师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学生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学习,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文科国际化人才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文科类国际化人才,既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创新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研部主任杨慈洲: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作为一名有着30年教龄的教师,深受感动和鼓舞。深深的体会到党和政府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总书记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好好解决我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要把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们不仅要把教好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更要培育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觉悟,端正的行为品行,良好的规则意识。将课程思政贯穿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全过程,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体魄强健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晓红: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及共产党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珍惜这份荣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切实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与国际教育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沿着党的教育路线坚定不移向前发展。

  团委副书记卫巍:学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受鼓舞、备感振奋。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走进高校,走近青年,为青年指明方向,传经授决。作为共青团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青年学生的强大精神支柱,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引导青年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土木学院青年教师乔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人民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身为一名刚入职的大学教师,总书记的讲话给我启迪和力量,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无上光荣,也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为了不辜负国家、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期望,我决心在今后几十年的工作中,以身作则、求实创新,珍惜教师这份职业的光荣,爱惜教师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土木学院土实151班学生郑思思:老师们坚守讲台,温暖坚定,平凡但伟大,他们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学识真理,塑造灵魂生命的时代责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敬的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与教师们共同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德成长,创新成才,立志做一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心里牢牢扎根,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不仅要在增长知识才干上下功夫,更要做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矢志不渝,奋斗不息。

  文法学院社161班学生施慧: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教育事业、心系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份对师道的尊重和对教师的关心情怀让我深受震撼。每个人都有老师,都是在老师培养下成长的。在北建大,有很多可亲可敬的老师,我们大学生就是在老师的呵护与教导下一步步成长成熟。我们一定会不负青春韶华,用实际成绩回报老师,回报社会。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这一代青年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名大学生应当牢记使命,珍惜学习时光,踏实认真地求知求学,增长见识,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勇于勇担起民族复兴大任。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