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故事

【初心·使命】口袋里的“农业专家”——《今日农情——基于卫星遥感的农情监测预报》荣获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创新金奖

部门: 供稿:高蕾 摄影:盖彦丰 审核:孙冬梅 发布时间:2022-08-1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身边榜样,开设“初心·使命”专栏,讲述属于北建大人自己的奋斗故事。

  

 

  刘玉生,是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个农民。三年前,他在本村承包了800多亩地,种小麦和玉米。前两年,由于经验不足,收成都不太好。直到去年,老刘了解到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师生研制出了“今日农情——基于卫星遥感的农情监测预报”这项技术,就开始使用了。

 

 

  自从使用了这个技术,他可以在手机上时时看到地里的庄稼长势如何,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打药以及打什么药…… 一切都一目了然,农事活动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以前都是靠天吃饭,凭经验种地,现在我们有了科学武器,今年庄稼的长势很好,收成一定比前两年好!”他开心地说。

  “我国人多地少,要用占世界约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约20%的人口,而我国优质土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9%,中等级别占近53%,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农业现代化。”谈起研制这一项目的初衷,测绘学院的吕京国老师这样说。

  两年前,吕老师就带领自己的学生们开始了基于卫星遥感的农情监测预报平台的研究。结合“互联网+”思维,不断深化农业服务领域,对接政府及其项目,解决作物长势、病虫害与土壤墒情监测,构建以卫星遥感为基础的农田农事活动管理平台体系。

  “天眼助力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乡村振兴是我们的理念,打造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是我们的目标。”吕老师说。

 

 

  这个产品以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核心,融合气象数据、无人机遥感数据以及历史农田数据,通过云端分析模型,采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将温度、水分、土壤 环境变量因子纳入到计算模型中,对农作物进行苗情监测、生长监控、产量评估,并以亩为单位将数据可视化,帮助农民进行农田管理、气象预报、土壤墒情监测、进行农事活动管理。

  “如何从海量的遥感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部分,并将其转化为农民可以实际操作的农事建议是技术难点。”吕老师说。该项目现在的农业数据云平台已经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产品的可视化和用户的可操作性更强,种植者走到哪里都可以实现对种植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

  这就使得“今日农情”像是为农户在空中安插了一双眼睛,实时监控作物的健康状况。通过卫星或无人机图像识别作物病害和农田健康,帮助他们及早发现潜在问题,识别用肉眼无法看到的信息,将潜在威胁控制在萌发阶段,保护作物健康生长。

 

 

  这款产品拥有 80 多种作物生长模型、生理、生化参数数据,包括作物在不同阶段的需水量、作物蒸散系数、作物养分需求量等数据;70 多项农事记录项目信息,内容涵盖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割等全周期的地籍档案信息,且已形成多项固化的农事操作流程,可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内,为农民提供直接的指导;拥有40 多年的卫星监测数据,可以获取国内外多颗卫星的地面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可实现国内区域 100%覆盖及每天一次的监测频率…… 俨然是一位可以装进口袋里的“农业专家”。

 

 

  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企业、合作社或者农场,并且获得农场的地图,常规农艺的咨询建议,管理自己的农田信息和农事活动。在这里边我们可以学习到,棉花、番茄、鹰嘴豆、洋葱、玉米、小麦、水稻…… 各种农作物的生产规划、种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种植期、营养生长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完熟期等各个时期需要注意的病虫害问题、施肥以及灌溉问题等,直至最后如何收割及储存。

  内蒙古权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王海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用了这个技术平台以后感觉效果不错,“我们的工人不用像之前一样每天去地里看了,只要拿着手机看一下监测内容,就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比之前节省了很多的人力。”

 

 

  本着科研服务教学的理念,吕老师招募了十几位研究生和本科生,让他们参与到关键技术研究、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中,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度掌握,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吕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取得发明专利4项。产品先后获得“创青春”校一等奖、北京市三等奖;“互联网+”校一等奖、北京市铜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推介展示会“创意金奖”。团队的负责人张丹璐说,“我们努力朝着创建一家农业大数据公司这一目标前进,希望能够帮助农业向大数据方向发展,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高蕾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