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环能学院组织召开“智慧低碳区域建筑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十期明湖论坛

部门: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供稿:赵晓晴、孙方田 审核:胡文举、冯宏岳 发布时间:2023-07-24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7月22日,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处(教师发展中心)和国家级建筑用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举办的以“智慧低碳区域建筑能源技术”为主题第二十期明湖论坛在西城校区第八会议室召开。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霍群海、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沈春明、北京京能能源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陈国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永红、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赖建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代表高朋及我校环能学院王闯、孙方田等受邀做论坛主题交流。环能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和建筑热能工程系师生代表1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论坛。论坛由环能学院副院长胡文举主持。

环能学院党委书记冯宏岳代表致辞,他表示此次论坛是在全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努力。他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和成绩,对各位专家和老师出席论坛表示感谢,通过论坛进一步加强交流和科研合作。

霍群海作了题为“配电网多站融合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和限制性等难点,提出了多个功能站高度集成与融合的新模式,以有效提高系统可靠性、效率、安全性及灵活性。

沈春明对大型地热源热泵系统运行快速仿真与优化调控软件平台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阐述了基于长-短周期耦合的滚动时域优化调控算法和最优控制改进新方法。

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院的陈国伟对北京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进行了报告,指出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

李永红对碳中和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供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余热供热和以全面电气化为主的供热技术特点及适用性。

赖建波针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所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互联网与能源行业的对接方法及技术路径。

高朋指出水源热泵应用中的难题,阐述了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法及高效运行新策略。

王闯分析了建筑能源系统耦合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阐述了面向快速便捷化计算需求的物理仿真与机器学习融合的新方法及设计思路。

孙方田分析了中深层水热型地热开发利用的难题,阐述了地热可持续取热模型构建思路、多能耦合的低碳区域供热新模式及其适用性。

image.png

论坛期间,专家同与会师生针对地热能、燃气、光电、风电、电力供需匹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为我校多能耦合的区域建筑能源技术发展梳理了思路。

本次明湖论坛的召开有助于学校深入贯彻我国“双碳”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市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对提升我校相关领域的研究影响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