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保护建筑遗产 传承优秀文化——记北京建筑大学遗产保护与传承产学研成果展

来源:中国科技财富杂志 供稿:高蕾 审核:孙冬梅 发布时间:2016-11-03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由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北京建筑大学科技处、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工建方科技公司协办的“保护建筑遗产,传承优秀文化——北京建筑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产学研成果展”,近日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创空间正式开幕。

  本次成果展是庆祝北京建筑大学建校80周年庆典的系列活动之一。自1936年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至今,北京建筑大学风雨兼程走过80年。这80年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城市建设变革发展的急速时期,难能可贵的是,80年来学校始终抓住国家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城市建设为特色的教学与学科发展方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城市建设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也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及科研团队。

 

       独树一帜 形成鲜明学科专业特色

 

       在学校的诸多学科中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独树一帜。  

       借助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最快捷信息渠道的首都北京区位优势,自建国初期学校前辈学者即开拓性的走在全国建筑历史教学及建筑遗产保护修缮工程设计的前列。1956年高履泰先生率先将《建筑十书》译为中文,臧尔忠先生则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即主持了北京国子监、孔庙、潭柘寺等国家重要文物建筑的修缮工程设计。之后的多位学者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不断积累和拓展,其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历史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乡土建筑保护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完成了相关领域的国家支撑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重大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总计达800百余项,同时还出版了多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著作。本世纪以来,随着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经与诸如设计学、信息与测绘、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社会工作等学科相融合,并与十余所国内、国际著名大学建立了该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合作,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

  时至今日,北京建筑大学已经具备了从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到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的本、硕、博教育教学体系。同时,拥有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基地、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基地、北京建筑文化北京市哲学社科研究基地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基地作为学科发展的支撑。在学校建校80周年庆典之际,我们选择了学校近多年来围绕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领域在人才培养、科研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取得部分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旨在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以更好的推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展览系统回顾了北京建筑大学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选取了师生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32个科研课题和46个实践项目进行展示。内容涉及内蒙、北京、宁夏长城保护规划,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及保护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利用等,全方位地介绍了北京建筑大学在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的产学研成果。

 

       赋予重任 加强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

 

  展览共分七个展区展示,分别为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展区、重大项目展区、北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展区、教学成果专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选例展区、测绘档案展区与高新技术展区。其中,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展区主要依托对学校历位名师学术成果的介绍,阐释我校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上的学科特色与优势。重大项目展区主要介绍北京市长城总体保护规划、宁夏长城总体保护规划、内蒙长城总体保护规划,以及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与工程设计四个项目。北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专区共展示32项北京建筑大学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政府委托的北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旨在展现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北京建筑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教学成果专区主要以展示学院从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到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的本、硕、博教育教学体系,共展示24项课程作业、优秀学生作业。

  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选例专区共选取42项实践工程项目,内容涉及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保护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利用等多种类型,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通州旧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北京古北水镇详细规划与设计,故宫南三所西所区修缮保护方案,前门大街保护修缮工程,故宫——毓庆宫保护修缮工程,曲阜、邹城历史城市振兴与发展控制实施细则(国际复兴和发展银行贷款资助项目),安徽省泾县黄田古建筑群文物活化利用(国家文物局局长试点工程)、北京长城八达岭景区段保护规划等共项目均获得同行业与社会广泛认可。

  为纪念并突显学校在工程测绘技术上的丰硕成果与历史积淀,本次展览还设置了测绘档案主题专区与高新技术专区,展示包括应县木塔、颐和园画中游、先农坛、石宝寨等数十幅历史测绘图纸,以及国家石质文物保护1号工程——大足石刻千山观音抢救性保护、三维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数字化,先农坛太岁殿精细测绘,颐和园多宝塔精细测绘等多个展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程项目。另配合科研与实践项目成果,本次展览还选取9组模型及多媒体动画展示。包括2组三峡模型、3组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通州旧城地区城市设计方案的节点模型,以及西直门模型、重檐古建筑模型、斗拱模型与明代家具模型。

  此次展览取得了广泛关注,开幕当天由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北京建筑大学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仇保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院士张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心主任、院士,北京建筑大学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崔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张宇;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王建中共同剪彩,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致开幕辞,业界相关专家学者及北京建筑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展仪式并参观展览。

  正如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北京建筑大学申请“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推荐意见中所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以正确的环境伦理和建筑史观为先导、以高水平测绘和信息数据平台为依托、兼顾结构可靠性和材料工艺合理性,既注重本体保护,也注重环境保护的全方位建筑遗产保护高端人才培养架构。”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建筑遗产和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北京建筑大学全体师生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担负有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并以加强建筑遗产保护的教学、研究及实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鞭策我们成长的使命与责任!

(文/  汤羽扬 张曼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