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2017中国设计节倡议青年参与未来设计 分展区率先亮相

来源:人民网 供稿:孟竹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17-09-1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孟竹) 在2017中国设计节即将来临之际,9月7日下午,共青团北京市大兴区委员会联合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三所京南大学联盟高校,在北京建筑大学发出《号召青年和在校学生参与设计节以及设计产业发展的倡议书》,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设计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生力军。2017中国设计节向广大青年朋友们发出邀请,号召广大高校学生和青年朋友积极参与到2017中国设计节中来,参与到中国设计产业发展建设中来,为中国设计产业注入新的元素。

  光华设计基金会理事长张琦表示,设计是面向未来的,青年设计人才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现代人们先进生活方式的缔造者。中国设计发展至今,青年设计师逐渐探索形成自己的思想观,他们将承载着中国设计向下的引领和向上的承接。在业内,对青年设计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如光华设计基金会每年都会举办“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中国设计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7中国设计节分展区率先亮相

  9月8日至10日,2017中国设计节将在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拉开帷幕。7日下午,《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届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展》、《“一带一路”历史建筑摄影展》及《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主题展》三场主题展览率先与公众见面。此次展览作为2017中国设计节分展区之一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分展一:展现全国优秀田园建筑的缩影

  《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届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展》由中国建筑学会和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展览从建筑功能、建筑美观、文化传承、绿色生态、易于推广等角度展现住建部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作为全国优秀田园建筑的缩影,展览内容集中展现了我国独特的乡村风貌,其蕴含的建筑工艺与人文内涵为提升我国不同地区乡村田园规划建设水平,创建并改善农村和谐宜居环境,以及鼓励引导优秀设计师、艺术家等建筑领域专业人员参与乡村规划设计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穆钧教授团队有三件作品分别荣获住建部2016年度田园建筑优秀实例一、二、三等奖。其中,穆钧团队受住建部村镇司委托,于2012年5月以甘肃会宁县马岔村为基地启动了“现代夯土民居建设研究与示范项目”。团队引入现代生土材料性能优化原理,通过大量基础试验,形成了一套基于本地材料资源和常规设备改造,适合于贫困农村地区的现代夯土施工技术和机具系统,以及与现代夯土力学性能相协同的房屋抗震结构体系,有效地克服了生土材料在力学和耐水性能方面的缺陷。

  另外,针对传统村落中较为普遍的民居空废化现象,穆钧团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门等村就该村村民活动中心开展改造设计研究和建设示范。基于前期的结构安全和传统价值评估,团队在项目过程中在保护建筑外部传统风貌以及加固或修缮结构构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通过精细化设计,改善室内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提升室内舒适度。该中心也成为该地区传统营建工艺与文化的展示和培训基地。

  分展二:集纳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建筑风貌

  《“一带一路”历史建筑摄影展》由中国建筑学会和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林铭述策展。展览得到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展览在收到的国内外师生及摄影爱好者提交的3801幅历史建筑摄影作品中,评选出162幅作品展出,其中包括国内建筑摄影作品91幅,国外建筑摄影作品71幅。展出的摄影作品中有缅甸、泰国的佛塔,柬埔寨、印尼的石造佛,印度的泰姬陵,伊朗、土耳其的清真寺等,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与红场上的华西里教堂,希腊的雅典卫城与滨海教堂…… 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意大利、越南、缅甸、印度等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建筑风貌。策展人林铭述表示,《“一带一路”历史建筑摄影展》展示了中国古建筑摄影的最高水平。展览为国内外古建与摄影艺术交流创造了良好契机,给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国外建筑设计艺术的难得机会,对于国内学者领会借鉴西方艺术内涵,激发东西文化融合的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分展三:展现北京水文化历史变迁

  水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也铸就了城市的繁荣。《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主题展》通过展示北京地域上的河渠故道、园林湖泊、桥闸设施、泉池古井、祠庙遗址等影像资料,向观者展现了北京水文化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的北京曾经是一个河流遍布、清泉四溢的“江北水乡”。时至今日,北京的水环境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由“水城”变成了“旱城”。近半个世纪以来,北京城区河流消失了一半,大多数的河流都存在污染现象,区域内所有的泉池消失殆尽,许多桥闸也在城市化的变迁中遭受破坏,水文化的延续岌岌可危。

  面对严峻的形势,北京建筑大学王崇臣教授水文化遗产团队主动发起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团队于2015年成立,成员都是在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在近两年的时间中,他们走遍北京18个区县,拍摄照片1.4万多幅,积累文字20万字,系统调查了北京209处水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历史信息,建立了“北京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了“水情水文化”教育活动,开通了“北京水文化遗产公众号”,出版了《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书籍,将北京水文化遗产从“专家眼中”送入“大众视野”。在此基础上,团队针对不同现状,对水文化遗产的抢修与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实施方案。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主题展》是王崇臣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展示,团队希望利用山清水秀的水城面貌与当下水环境的恶劣现状对比,唤起人们的环境危机意识、遗产保护意识。

网址链接:http://bj.people.com.cn/GB/n2/2017/0908/c82838-30710131.html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