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城市更新的校园力量——高校学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出谋划策

部门: 发布时间:2016-10-09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首届北京城市设计国际联合工作营日前落下帷幕。由北京建筑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的师生组成的工作营团队,历经14天,通过现场调研、深入研讨、方案设计,最终提出加强和振兴运河区域、最小程度拆除居民区、增强+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等9项设计策略,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旧城更新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更新方案。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正在成为主流,迫切需要汇集各方力量。首届北京城市设计国际联合工作营的成功举办表明,在城市建设与更新的过程中,校园师生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关工作,提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历史性工程”,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建设标准要高于中心城。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地处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东端,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的东大门。通州历史悠久,早在元代就成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重要节点,漕运发达,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北京城市副中心明确落户通州后,通州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同时旧城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旧城更新提上政府工作日程。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介绍说,通州旧城区有着丰富的建筑历史文化资源,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历史根基和设计理念的主要来源。通州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旧城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风貌特色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急需进行更新改造。

 

  为旧城更新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通州旧城存在的问题,为了让通州旧城与新城和谐统一,8月14日~27日,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建筑大学主办的首届北京城市设计国际联合工作营(以下简称工作营)活动中,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等多个专业的2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的10余位教师的指导下,探寻通州旧城更新的设计方案。

  对于此次难得的实践活动,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代表张薇萌十分珍惜。她说:“能用实际行动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实现国际国内专家协同、校内校外专家协同、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协同、高校与设计研究院协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为北京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集思广益“把脉”旧城更新

  工作营师生先后前往通州老火车站、清真寺附近老城区、运河沿岸等地块,展开为期3天的旧城现状调研。他们从历史、经济、水文等多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对旧城区的道路交通、建筑风貌、基础设施等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后续设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的初步环节,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的两位教授带领同学们针对通州旧城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同学们集思广益,每天汇报交流,不断深化方案。

  在中期成果交流活动中,同学们以区域交通、历史文化、人口构成等十余个分项汇报了各自的专题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提出了具体的空间设计草案,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未来推进的方向。

  方案设计环节,为了提高效率,工作营学生分为6个小组,由一个小组整体把控,其余各组选取不同区域进行设计。每个小组均配备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共同推进方案设计。

  为了进一步深化成果,工作营还举行了当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学术交流活动,并重点就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热点问题展开了与专家、政府及高校校长的高端对话活动。

 

  规划设计成果得到认可

  8月27日,在通州旧城区城市更新改造设计成果汇报暨首届北京城市设计国际联合工作营闭幕式上,学生代表从项目背景及愿景、概念、规划方案等方面对工作营的设计成果进行了汇报。

  针对通州旧城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社区公共空间、潮汐出行压力大、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缺乏等问题,同学们本着打破边界、加强联系、提高市民生活的规划设计理念,坚持最小影响的原则,重点针对新增人口居住建筑的布局、公共空间营造、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9项设计策略,包括:加强和振兴运河区域、最小程度拆除居民区、增强+增加公共开放空间、提供多种住房选择、丰富街道体验+功能性、创造多样的出行方式、营造慢行友善的街道系统、保存文物建筑和文物环境空间、以既有铁路为基础塑造混合功能城市廊道。这9项措施对通州的旧城更新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得到了通州区政府和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在工作营闭幕仪式上,张爱林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完善首都空间布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难得的机遇。工作营促进了北京建筑大学与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三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汇聚了国内外城市设计领域一流的专家教授和创新人才,充实了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知识力量,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作营活动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是同学们对于城市设计的理解和热爱才刚刚开始,活动在每一位师生的心里播下了城市设计的种子。

  本报记者 刘月月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