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人文学院 供稿:毕瀚文、林青 摄影:胡梓钰 审核:孙冬梅、秦红岭 发布时间:2023-05-2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5月21日,由文发院/人文学院主办的通识大讲堂(第二十一讲)暨人文讲堂(第二十五期)如期举行。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茂祖教授以“前沿技术漫谈——人工智能与ChatGPT”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人工智能的涵义、发展历史、重要意义,以及人工智能在当代的重要应用,尤其是其在智能设计和智能建造方面的应用。文发院/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教授主持讲座,线上线下近两百人参与讲座。
郭茂祖教授首先从国家战略布局讲起,指出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同时,他还简述了中国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院校的情况。随后,郭茂祖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尤其是一些标志性代表科学家和事件,如理论计算机领域先驱哥德尔、奠定现代AI理论基础的图灵、1956年标志人工智能正式诞生的第一届AI会议、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崛起等等。他指出,科学研究包括理论、技术、应用三个层面,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程序,其发展经历了“推理与搜索”时代、“知识时代”、“机器学习”时代三次浪潮,其核心包括认知机理、大数据、算力三个要素。结合ChatGPT的发展,郭茂祖教授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五次范式变迁,深入讲解了深度学习、图像识别、人工智能计算原理等内容。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郭茂祖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城市设计和智能建造方面的应用前景。
秦红岭教授在总结时以被誉为“AI女神”的科学家李飞飞为例,指出技术领域的创新不仅引领技术变革,同时也是引领思想变革的中坚力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和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伦理问题,例如智能推送算法可能引发“信息茧房”(受困于狭窄的信息视野)、人脸识别可能引发隐私侵害和安全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入反思。郭教授就科技变革中的伦理问题与秦教授进行了交流,并现场回答了学生关于信息素养在城市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应使用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编辑: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