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文发院/人文学院举办“通识大讲堂”第二十讲暨“人文讲堂”第二十四期——声音的建筑

部门:人文学院 供稿:毕瀚文 林青 摄影:刘泳彤 周颖 审核:孙冬梅、秦红岭 发布时间:2023-05-1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5月14日,由文发院/人文学院主办的通识大讲堂(第二十讲)暨人文讲堂(第二十四期)如期举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系副主任常平以“声音的建筑”为题,深入浅出梳理了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及演变流派,音乐作为流动的建筑,在材料、结构、平衡、动态等方面与建筑之间的奇妙关系。文发院/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教授主持讲座,线上线下两百余人参与讲座。

常平教授认为,建筑和音乐一样需要精心设计整体结构与挑选合适材料。音乐编曲所涉及的平衡、动力、布局、风格以及时代和民族特色等概念,与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随后他从西方音乐史切入,向与会听众讲述了巴洛克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等音乐流派的发展进程,并向学生分享自己创作交响乐的感受,从而引申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常平教授指出,走进音乐艺术的大门,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好的音乐会荡涤人的灵魂,在高校通识教育中,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同时,音乐家要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随后,常平教授现场带领大家欣赏了他的原创交响乐曲《奇点》和《黑光》,并与现场听众交流互动,解答关于艺术教育方面的提问。

秦红岭在总结中引用高迪、扎哈等建筑师的作品与同时期的音乐流派做对比,指出正如黑格尔所言,“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音乐是一种听觉的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也通过建筑的群体布局和单体建筑的大小、高低、宽窄、形制的无穷变化,精妙调配,充分体现了节奏之美,奏出了一曲气势恢宏、多声部协调的建筑交响乐。

最后,常平老师将自己的著作《二十世纪管弦乐作品选例分析》以及自己的交响乐作品专辑《东方水墨》赠予我校图书馆。该专辑于2019年被纳索斯唱片公司选送格莱美古典音乐评奖。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