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 “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大讲堂”第二场活动

部门:文化发展研究院 供稿:陈荟洁 审核:孙冬梅 发布时间:2021-04-29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4月28日下午,由文发院主办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大讲堂”第二场讲座在西城校区第八会议室开讲。本场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现场及腾讯会议、哔哩哔哩平台1400余名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参与。大讲堂邀请到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黄继忠教授做《文物保护中的“水”问题研究》专题报告,文发院副院长侯妙乐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俊奇教授代表学校欢迎黄继忠教授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及我校在多学科助力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的积累和举措,希望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学术研讨等促进交叉学科的共融发展,为师生营造艺术、美术、技术、科学相融合的创新氛围。

黄继忠教授首先从近期考古的热点“三星堆”遗址保护讲起,从秦始皇陵、楼兰古城遗址等存在的与“水”相关问题引出文物保护中“水的来源”“水的影响”“水的治理”“存在问题”四个版块。“水的来源”部分首先从地理科学的角度肯定水为万物之源,通过对乐山大佛、莫高窟、塔院寺大白塔等文化遗产因降水、渗水、毛细水、地下水、凝结水、山体水汽循环等所出现的裂隙、脱落现象等问题,指出水对文物造成的种种危害;“水的影响”部分从物理作用(雨水直接冲刷、冻融作用、加速裂隙扩张、降低岩石强度、可溶盐结晶、水合作用产生的压力等)、化学作用(碳酸盐胶结物溶解、碎屑长石水解、可溶性盐类矿物结晶、氧化铁及氢氧化铁矿物形成和转变、酸性气体条件下水与岩石作用等)、生物作用(地衣苔藓病害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水对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摩崖、飞来峰等文化遗产的影响;“水的治理”部分从古代“治水”与现代治水的差异出发,以乐山大佛、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广元皇泽寺、云冈7、8窟窟檐、须弥山石窟“窟檐”等为案例,介绍了古代“治水”方式和智慧。以石窟灌浆、大足北山集水廊道、涞滩石刻区地表防渗等方面阐述现代治水的理念和技术、并提出总原则为疏排堵结合;“存在问题”则分析了麦积山治水存在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最后,黄继忠教授介绍了他主持的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石窟文物本体风化病害评估系统及保护技术研究”。该团队正在开展的重大研究为石窟水盐运移的监测系统及规律研究,未来将继续研究防水治水成套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物保护中的“水”问题。

在互动交流环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特聘院长蒋捷教授、国际化发展研究院国际创新中心副主任邓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何立新、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副教授胡春梅、文化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陆翔、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倪越就讲座中所涉及以及各自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与黄继忠教授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侯妙乐最后进行总结,从建筑遗产保护亟需建筑、土木、测绘、材料、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角度,指出建筑遗产保护是将艺术与技术、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同时,遗产保护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驱动更好传承祖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此后,文发院将陆续举办“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大讲堂”系列讲座,发挥平台优势,促进师生交流,活跃学术氛围,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


编辑:章瑾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