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校友访谈】夏树林:坚毅笃行建设者 精益求精寄新人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章瑾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21-03-22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北京建筑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怀揣报国之志、肩负时代的使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给北京城市的建设事业;他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把工程建设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京华大地上,让“爱国奉献、坚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在神州大地绽放光彩,成为推动首都乃至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迎接党的百岁华诞来临之际,为展示北建大校友在祖国城乡建设领域中作出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并以此激励在校学子志存高远、学有所成,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党委宣传部和校友办计划从今年起至2022年建校115年周年前后,联合各学院开展北建大百名优秀校友专题采访活动,并在各校园媒体上开设专栏进行持续报道,敬请关注!

坚毅笃行建设者 精益求精寄新人

                                       ——专访我校1955级校友、土木学院老教师夏树林

夏树林,1938年9月生,高级工程师,桥梁专家。自1955年起在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现北京建筑大学)就读。1959-1985年,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市政工程系道路与桥梁专业任教,主讲桥梁工程、结构设计原理。1985-2000年,在北京市市政工程局任市政专业设计院桥梁工程师、质量监督站所长,期间曾先后两次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布隆迪等国,代表国家检查验收给水、道路工程,并任技术组长。组织创立我国首批工程监理公司之一北京磐石建设监理公司,并担任公司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科技处副处长等职。其间,还曾多次担任首都重大市政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如长安街地下通道、四元桥、北京西客站配套工程建设等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

1978年至今,夏树林组织参加北京、山东、山西、河北、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多省市古桥,特别是河北省赵州桥、河南省小商桥等考察、研究工作,与胡达和老师共同主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县永通桥修缮设计工作。参加《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赵州桥志》、《中国桥梁技术史(古代篇)》等图书的执笔、编委、审读等工作,任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古桥研究院总工程师。


修筑水库敢当先

1958年9月1日密云水库开工典礼誓师大会召开

密云水库,地处北京市密云区城北13公里处,位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建成于1960年9月,是目前首都北京最大也是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华北地区第二大水库。水库坐落在潮河、白河中游偏下,系拦蓄白河、潮河之水而成,库区跨越两河,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称。1959年国庆节,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祖国首都,号称“天字号”工程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地字号”工程密云水库胜利实现拦洪,一座碧波荡漾的超大人工湖出现在密云。

治国如治水,治国先治水。新中国成立后,京津地区的人们就盼着治理潮白河、根治海河。在海河水系,潮河“水性猛,时作响如潮”;白河“两岸白沙,寸草不生”,两河在密云汇合成潮白河,经常泛滥成灾,人称“糠帮沙底逍遥河”。1958年6月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1958年7月,20.6万民工参加水库施工。同年9月1日,在潮河工地九松山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动工。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民工和1万余解放军指战员的艰苦奋战,1960年9月1日,密云水库胜利竣工,实现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奇迹。这其中就有夏树林和北京建筑大学道412、道413班70余名学生日以继夜的努力和敢为人先的奋战。

接到修建密云水库抽调通知的时候是1958年末,夏树林正在门头沟的斋堂深山里修建塔岭沟大桥,那时的他还是土木建筑工程学校(现北京建筑大学)四年级在读学生。作为班里团支部书记,夏树林被第一时间征召选调到密云水库的修筑项目中,当日穿越了整个北京城,和他一起选派的还有同学李长林。潮、白两河的两座主坝工程量最大,当年水库开工之后,主要以人工开挖基础,用手推车运土回填和运沙石、土料上坝。大约11月初,为加快进度,中央指挥小组决定逐步把铁路修到坝前,以火车和手推车同时运料上坝。夏树林和李长林负责的是铁轨铺设测绘,任务艰巨。接到任务后,两人带着水准仪、经纬仪昼夜不舍地测量测绘,他们每测量完一段路,铁路工人、解放军就跟着铺设一段铁轨轨枕,运载土石的火车就向前多推进一段。“能不能如期拦洪,会不会出现差错,这不仅事关工程进度,更关系到首都和下游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我们来说只能搞好,不能出错,只能前进,绝无退路!”就这样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抢修大坝的五公里铁路奇迹般地铺设好了,一列满载土方的煤炭列车随即驶上了水库大坝。“神速”推进背后,是异常艰苦的条件,夏树林回忆,“寒冬腊月里,我们住草棚、垫野草,裹着军大衣和衣而卧,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

1959年9月1日庆祝密云水库拦洪胜利大会召开

1958年底,土木建筑工程学校(现北京建筑大学)道412、道413两个班70余名学生暂停学业,24小时轮岗在潮河大坝和白河大坝上担任质量控制员,每天测量两坝坝顶的填土厚度和填土密实度,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直至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家不计酬劳、不舍昼夜、敢为人先、精益求精,保证了大坝修筑的进程和安全。靠着军民一心挑土篮填大坝、火车上坝,1959年,密云水库赶在洪水到来之前实现了拦洪的任务,确保了密云县城的安全,并于1960年正式竣工,此后造福京津地区百姓六十余年。忆及往昔,夏树林和那批参与建设的建大亲历者老同志时常感慨:“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中央倡导的‘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没有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崇高威望,在当时国力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要保证按时施工并完成这项宏大的工程是难以想象的。”

情系古桥四十年

1978年9月28日,《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推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茅以升为主编,并确定编写组人选。此前一年刚由中专升为本科高校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成为参编单位,夏树林与同在道桥教研室的胡达和作为中青年专家成为编写组成员及执笔人。文革后,高校的教学科研刚刚起步,颇为艰难,能遇到编写《中国古桥技术史》这样的任务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夏树林那时还不到四十岁,担任道桥专业教师和市政系办公室主任,已经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1978年,学校恢复职称评定工作,夏树林被评为“文革”后第一批讲师,正在如饥似渴地寻求发展机遇,以补回来被文革耽误的时光,得到机会,他激动万分。

1980年,茅以升先生与夏树林(右)在钱塘江畔六和塔下合影

编写中国古代拱桥的技术史,赵州桥自然是重中之重。为此,1979年5月7日至15日,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市规委办、北京市勘察处的协助下,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主持对赵州桥进行了一次全面勘探,夏树林具体负责组织。本次勘探是继1933年11月梁思成率中国营造学社数人调查测绘赵州桥、1953年到1958年赵州桥大修之后,对赵州桥的桥台、基础进行的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勘探。梁思成先生当年考察赵州桥时,曾经提出天然地基是粗砂的推断,在许多介绍赵州桥的材料中已然把粗砂作为定案。本次经过钻探勘察和土质分析,夏树林团队探明了赵州桥的基础坐落在轻亚粘土之上,而不是粗砂,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赵州桥桥台基础土质不明的情况,探明了其桥台基础的基本尺寸和桥下地质断面图,而且对赵州桥基础结构和受力状态进行了测算分析,初步解开了赵州桥基础之谜,揭示了我国在轻亚粘土层上建造大跨度拱桥的宝贵经验,填补了赵州桥历史研究的技术空白。

茅以升先生亲书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进行赵州桥考察成果的评价

1979年11月26日,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对赵州桥基础勘察的成果进行专家鉴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技史研究所所长段伯宇主持。夏树林和胡达和老师在会上做了《河北省赵县安济桥基础桥台钻探报告》,会上,铁路桥梁工程专家金恒敦先生宣读了茅以升的书面评价意见:“这次北京建工学院对安济桥的基础进行了实地考察,为前所未有的创举,在我国桥梁史上是值得纪念的。对于考察报告,我认为是一项科研成果。”1983年3月,夏树林团队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古代技术史学术会议,胡达和老师在会上宣读了《安济桥考察报告》,受到与会专家普遍重视,成为我校的一项重要成就。赵州桥勘察成果引起了国内外桥梁界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分别进行了报道,世界学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北建大,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8年,与建大人再访赵州桥合影(左起祖维中、夏树林、李晋栓、丛小密)

谈到勘察赵州桥和中国古桥调研,不得不提到无数建大人的无私贡献。当年学校道桥教研室袁德熙、李靖森老师参加了赵州桥和部分桥梁的考察和勘察工作。赵县仅仅提供吃住条件,大家几乎都是无偿投入到勘察工作之中,但没有一位建大人报过怨气、追过名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胡达和、袁德熙老师与夏树林一起,实地走访考察了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的古桥六百余座,做了大量的技术工作,重点对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古桥进行考察,在考察中发现和改正了若干古籍上的错误遗漏之处。“当时袁先生已经80多岁了,还和年轻师生一样,徒步考察了不少桥梁。老先生们的精神太棒了,那就是咱们现在还传承着的建大精神,真的拼、真的钻、真的肯干!”动情之处,夏老师握紧拳头,眉飞色舞,提高了音量。原始考察资料在2017年2月全部都捐赠给了正在筹建中的北京桥梁博物馆。

2013年,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古桥研究院成立前后,夏树林和团队又多次往返于北京和赵县之间,参与开展了赵州桥、北京门头沟水闸桥的桥梁保护规划和修缮研究相关工作,为赵州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准备,赵县文物旅游局还委托我校编制了赵州桥保护规划。

“能参与勘探赵州桥是我一辈子的骄傲,我在茅以升先生身上学到了老一辈道桥人那种求真笃行的精神。”夏树林老师在采访中感慨地告诉记者。2015年9月,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办,河北省赵县人民政府、北京建筑大学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河北赵县举行,标志着北京建筑大学与赵县的合作、研究古代桥梁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躬行实务强实践

1981年是夏树林担任道桥专业学生班主任的第二十二个年头,所带班级的道78班34名学生他都印象深刻,他到大部分学生家里都做过家访,几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即便现在,谈起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成长轨迹甚至是工作亮点,夏树林仍如数家珍,他深爱着学校,关注着学生。1981年8月,为了在实践中夯实学生理论功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他大胆开展学生工程实地实习,揣着两千块钱,和叶锦秋、殷湛华两位老师一起带领全班同学,到山东省济南北郊正在修建的黄河大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习。

1981年道78学生在济南黄河大桥工地实习

济南黄河大桥于1978年12月正式破土动工,1982年7月建成通车,大桥由主桥和引桥组成,是当时我国设计跨径最大的桥梁。夏树林师生一行人从学校背走行李,到了黄河大桥修建的工地工棚里打起地铺就开始上工,时任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特批免了夏树林师生的住宿和餐费。他们和工人一起忍着酷暑、嚼着咸菜、洗着黄河水澡,实习一扎就是两个多月。

学生们被分配到到工地上绑钢筋、打混凝土,每个同学一周内制作一个锚头,放学生到桥墩旁边搅打混凝土,为了完成工作量,夏树林要求他们加班加点抢着干。在夏树林看来,大学生不能只会书本知识、不能纸上谈兵,还要能打硬仗、强实践、会动手,有一技之长。“当年在实习现场,我握着工地现场的钢筋实物手把手教给同学们‘观、摸、量’,我让同学们向现场的工人师傅真正的学习,就这么着一边干一边对照着课本上钢筋的标准摸索,同学们就能形成直观的印象,那些知识经验能记一辈子。”实习期间,夏树林邀请了济南黄河大桥的总设计师李守善(现中国桥梁大师、茅以升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桥梁大奖获得者)和万珊珊两位工程大师,在大桥边的工棚里挂起图纸不计酬劳地给同学们现场教学了整整两天,讲述如何从图纸变成能跑火车汽车的大桥,冲击力很大,把学生专业的培养提到了崭新的高度上来。在夏树林看来,“注重实践的特色不能丢,亲身参与重大项目,受教于大师之后,学生们更会励志做最出类拔萃的工程师。”

实习结束,同学们都不愿意离开黄河大桥工地和工人伙伴们,二十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回忆起那段经历来,大家都还觉得记忆犹新,那些从实践中收获的真知、那段特殊时期结下的真情和一点一滴的难忘经历都镌刻在了夏树林师生心里。如今,当年的这批学生散作满天星,在全国各领域战线上成长为一代骨干中坚,为祖国各项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1年,夏树林到自己创建的北京磐石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1985年,夏树林调离到北京市政工程局工作,后又顺应时代大潮供职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该设计院现已成为甲级设计院),亲身参与到北京市南外二环路交通建设当中,担任质量监督站站长。1989年,夏树林带头成立北京首批工程监理公司之一——北京磐石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起始于当年全国监理试行阶段,于1991年7月正式成立,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首批市政工程监理甲级资质的监理单位,并且于1999年增补了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是整个监理行业最早拥有双甲资质的单位之一。期间,夏树林担任长安街沿线二十五个地下通道建设工程总监、北京西客站配套工程、四元桥建设工程总监,并参考国外经验参与编制了我国首部监理行业规范。谈及峥嵘岁月,夏老感慨地说:“那是一段继往开来的新时期,百业俱兴,那时候的建大人都那样拼,都在一线上。我觉得我有干不完的劲儿,没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

2020年夏树林到门头沟G109塔岑沟大桥准备架设桥梁墩台检查平台工程,62年前他曾参与这座桥梁的建设

而今,年逾越八十岁的夏老还活跃在北京市政建设的前线,热忱关心、参与首都交通建设工程,为各区交通建设的维修,特别是郊区的道路桥梁改造升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夏老笑着说:“我不能停,我要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发挥余热,接着给国家做贡献呢。”他时刻关注着北京建筑大学的发展和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我希望母校越来越强,专业越来越过硬,学生们越来越棒,当然了,我坚信咱国家咱学校都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