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学党史三风行动】课堂教学五策略 提升课堂专注度

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处(高层次人才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 供稿:吕京国、陈亚飞 摄影:测绘学院 审核:杨建伟、陈红兵、高蕾 发布时间:2021-06-1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我校“学党史、优教风、严学风、强作风”专项行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经验征集宣传活动”,为教师之间交流传承优秀经验、学院展示教学工作特色做法搭建平台。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北建大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优良教风传承、发展、光大。


课堂教学5策略    提升课堂专注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途径日趋多元化,对现代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诞生了在线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对课堂教学策略做了如下调整:

测绘学院  吕京国

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玩游戏”策略

在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所有教学都在线上进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虚拟仿真技术。例如,在《自然地理地貌及遥感图像解译》课程中关于空间数据采集、三维地形可视化等知识点,我们借助虚拟仿真系统,通过人机交互实现野外数据自动采集、位置服务、空间分析、三维地形可视化等功能的操作,提升学生对不同尺度的地表过程与格局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思维能力。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贴合新时代学生“网络原住民”的身份,学习犹如在“玩游戏”,寓教于乐,极大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7c7362c9a4644921a44006a4ae6f0d75.png

虚拟仿真学平台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过程中,采取“我来说课”策略

当前,“快手、抖音”等直播软件的出现,使“网络直播”‘小视频制作在学生中成为一种潮流。在课堂教学中,我将专业课的众多知识点分配给不同的同学,让同学们录制一段小视频或PPT课件,在课堂上播放演示,每个同学都作为一个“主播”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每人都作为教学的参与者,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说课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采取“与时俱进”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视频、网站新闻等多种媒体传播途径,注意收集国家时政要闻、社会关注热点、科技发展动态等信息,动态完善教学课件,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受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够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与身边的事情相结合,同时加入思政元素,为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供鲜活的素材。

在上课过程中,采取“击鼓传花”策略

学生每天的课程安排比较多,难以全天都保持精神饱满,为了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上课时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回答问题时,让学生拿一本书向后传递,用手机随机设置一段时间,等时间到时,书在谁手里谁起来回答问题。这种方式随机、灵活,结果不可预知,增加了上课的趣味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注意力。

在课前课后,采取“管家式保姆”策略

建立班级微信群,结合腾讯会议和超星学习通软件,在课前将预习资料、讲授要点等内容发给学生,课后下发作业、批改作业,通过留言、语音等方式进行答疑,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深入掌握课堂知识。

通过以上课前课后一系列策略,学生上课效果有明显提升。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上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上课的热情极大提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让学生从国家、社会需求的高度认识所学专业的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自豪感,实现了学习动力由外驱力到内驱力的转化。

学生反馈

遥感181 高思宇:在吕老师的课上,老师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对同学们进行知识的讲授,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我们对问题多多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会随时走下讲台,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在吕老师的课上大家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大家都很专注!

遥感181 扈廷锐:吕京国老师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本的内容并加以延伸总结。课堂气氛活跃,讲课循序渐进,十分具有亲和力。

智能导航191 耿宇:吕老师,您的课非常有意思,很高兴一直能上您的课,当我遇到不会的问题,您都细心解答,这让我收获了很多 ,学习了很多。

智能导航191 王钟正:吕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

智能导航201 刘弈婷:在C语言课程与课题组的学习中您总是耐心、仔细的回答我们的提问,并时刻督促着我们学习。和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祝您工作顺利!

编辑:李小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