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21世纪污水处理技术的全球领跑者——“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首届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获得者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高蕾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21-10-1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马克·梵·洛斯德莱特为北京建筑大学兼职教授,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Kluyver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工艺研发负责人、荷兰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双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获得具有世界水处理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斯德哥尔摩水奖和新加坡李光耀水奖,学术声誉享誉世界。

 

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自 1999 年起便推动荷兰与中国政府间开展合作研究,为中国培养高级人才。他学识渊博、学术成果丰硕,是国际同行公认的21世纪污水处理技术的领跑者与风向标。持续近20年以来的合作交流中,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与北京建筑大学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交流成果,积极服务北京的污水处理防治,所研发的污水处理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有力推进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7c773f1d029d4ce1b9ae9ef9916d2c70.jpeg

为此,2019年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20年又被授予首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科技创新成果领跑国际污水处理技术

推动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北京乃至中国规模化应用

2002 年全球第一座厌氧氨氧化工程在荷兰建成。与此同时,他积极帮助该项技术在中国的研发与应用,他对北京排水集团厌氧氨氧化中试进行过现场技术指导。为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北京以点代面辐射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加快推进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研究进程,为未来主流厌氧氨氧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北京自主研发

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主导研发并实现工程化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NEREDA)具有占地小、能耗低、效果好等优势。依托“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指导好氧颗粒污泥中试装置(50m3/d)的设计、调试、运行与结果分析,取得良好进展,并此基础上开展1000m3/d 生产性试验,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产业化的典范。该技术落地后,可实现污水处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节约电耗 25%,节约碳源 50%,提高出水水质与运行管理稳定性,长远直接经济效益数以亿计。

数学模拟技术用于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运行优化

长期以来,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倡导将数学模拟技术应用于中国污水处理工艺设计、问题诊断与运行优化,并通过与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排水集团等单位合作,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目前,依托“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数学模拟技术在北京多座污水处理厂开始应用,数学模拟技术也被列为今后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运行优化、节能降耗的技术工具。应用该工具弥补了国内数学模拟有关领域的空缺,其中多项成果研发工具和建模理论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数学模拟工具在实际中的应用将大大提升污水处理设计、优化、运行等方面效率。

“京标 A”资源化工艺研发

我国自2015年颁布“水十条”以来,开始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改善流域水环境的攻坚战,其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是很重要的一环,尽量减少流入水体环境的污染物总量,提升水环境的自由净化能力和弹性,甚至实现污水中能源和资源的提取回收,构建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目标的实现均依赖于智力支持,即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大部分城镇(据不完全统计,95%的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提标改造问题,新建污水处理厂亦面临新工艺选择问题。北京作为首都以及其在全国城市的示范作用,颁布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更严格的地方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在此背景下,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提出研发“污水处理‘京标 A’资源化工艺”,利用该技术既能满足北京地标的可持续污水处理“京标A”工艺,又能将污水中磷、化学能、热能、纤维素等资源或能源加以回收,建设“资源工厂”、“能源工厂”、“再生水厂”三厂合一的污水处理厂。预期利用该技术,北京将取得很好的国际示范作用。该工艺设想正在进行中试,试验进展顺利。


致力于中—荷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

1999 年起,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积极推动荷兰与中国政府间环境技术国际合作,建立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研究院(KNAW)与中国科技部之间的官方合作关系。依托 KNAW 国际合作研究基金,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于 1999-2001 年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展有关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的合作研究并获博士学位,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为其指导老师。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于 2002 年被北京建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长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互访,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他多次来京举办学术讲座与培训,听课/受训北京及全国人员累计超过 1000 人次。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已与北京建筑大学达成双博士学位培养计划,在北京以及荷兰均等时间培养我方录取博士研究生,并按双方学位培养标准同时授予各自博士学位。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郝晓地教授2019级博士生李季获得2020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将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合作指导教师为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标志着北京建筑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实质性合作。

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努力推进使研发技术转化生产力,通过与中国大型企业合作,更好地为中国环境技术市场服务。2016 年 10 月,以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中—荷未来污水处理研发中心”,实验基地纳入“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置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开展应用基础与技术转化工作。在三方的高效合作下,已经成功的探索出一条国际化产学研联合发展的成功典范之路。

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目前是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一级 PI、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在他的推动促进下,依托“中—荷未来污水处理研发中心”,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研究投入达到近千万元。这些研究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应用在北京污水处理的多个领域,有效的推动了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推动中国污水处理行业走向世界

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是污水资源化领域世界顶级专家,荷兰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双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马克教授已发表高水平论文800多篇,出版专著 12 部,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0 余项,成果已应用于全球上千项工程,获得荷兰国王骑士勋章、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基金卓越教师奖、荷兰最高科学奖斯宾诺莎奖等众多荣誉。其中,马克教授先后获得了水研究领域两项世界大奖,包括被业界誉为水业诺贝尔奖的斯德哥尔摩水奖以及新加坡李光耀水奖。他提出的NEWs 理念是目前水资源环境利用的主导理念,由于其在废水处理研发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和卓越成就,被国际污水生物处理界誉为大师级领军人物。

 

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也曾是水研究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杂志《Water Research》总编,国际水协(IWA)战略委员会的主席,在他的引荐和推动下,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已成为《Water Research》中国区域主编,并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杰出专家。同时,在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的鼓励的推动下,北京建筑大学近年来参与多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及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近期,在马克·梵·洛斯德莱特教授的支持和推动下,由郝晓地策划并担任主编的《Water Research》“中国之水”特刊正式出版。这是《Water Research》首次以国家/地区名义出版特刊,彰显了对中国水研究技术领域的特别重视;也是《Water Research》首次与国内学术期刊《中国给水排水》合作,开创了中文水专业期刊与国际顶尖杂志合作出版的先例,帮助中国专业期刊登上国际舞台。北京建筑大学在Water in China特刊的出版发行中表现不俗,共收录了5篇文章,主题涵盖污水能源回收实现策略、能源资源回收的环境影响评价、污水生物除磷等水处理前沿技术热点,既有针对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路线高屋建瓴的观点文章,也有解决污泥厌氧消化的技术性方案。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