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我的冬奥日记】王文欣:26岁的阳光青年奋战在54岁的冬奥场馆,激情与美好永留心间

部门:团委 供稿:王文欣 审核:卫巍 发布时间:2022-03-1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王文欣,男,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辅导员,中共党员,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场馆管理业务领域主管,负责场馆会议、踏勘、接待筹备,团队内部设计等工作,管理场馆管理业务领域和闭环内通行管控的64名志愿者,及时完成场馆主任层交办的各项工作。此外,还肩负着我校志愿者在场馆的保障工作等。

1968年落成的首都体育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这座体育馆承载了新中国体育史上的许多闪光时刻,不少体育迷对在这里看过的比赛记忆犹新。在过去半年里,王文欣每日在首体馆工作锻炼,他以“办好赛事的态度、响应落实的速度、服务关心的温度”,按照“一流场馆、一流标准、一流服务、一流业绩”的工作标准和“防疫为先、安全为大、竞赛为要、协同为重、纪律为上”的工作要求,积极融入场馆各项工作,力争做好每一处细节。

下面来听听王文欣老师的心声——

fbb4418ab2b346c8a3a1e43685344abd.jpg

起笔勾勒,开启首体之旅

我与首都体育馆结缘于2021年4月份的国际测试活动,当时是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到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一来到这就被54岁的首都体育馆深深吸引着。2021年9月,我借调至团队场馆管理业务领域,担任场馆运行中心主管。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和极高的工作强度,我迎难而上,每日早出晚归,不舍昼夜,迅速进入角色。从一无所知、半知半解,到了然于心,不断精进业务能力。

        在此期间,共撰写会议纪要26篇,协助场馆领导踏勘20余次,开展志愿者业务领域培训,主持场馆团队“缘聚首体,圆梦冬奥”小年团建活动、“奋战冬奥,如虎添翼-除夕跨年活动”,设计制作各类场馆所需物料,保障团队运行工作顺利开展。


不忘使命,凝聚志愿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教师,我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主动将思政工作搬到冬奥会大舞台,覆盖到志愿者工作第一线,坚持服务冬奥和人才培养双线并行,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特长,让志愿者们在服务冬奥过程中最大化体现自身价值,不断获得成就感。服务期间,我带领志愿者团队设计了30余个主题海报、20余个产品设计及《场馆运行筹备概览》等。挖掘首体校友资源,联系校友来我校进行冬奥志愿培训,引导我校建筑学志愿者与场馆设计师(我校2006级建筑学校友)共同完成场馆新增流线设计。在12天的训练赛和16天的奥运正赛期间,与闭环内通行管控的44名志愿者一同服务了全部200余场测试赛和18场正式比赛,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1000小时,引导来往车辆5000余车次,在各个进出口服务运动员、随队人员、媒体、技术官员和场馆工作人员数以万计,与场馆管理20名志愿者共同完成固定台记录、千余份档案整理、15000余条每日运行计划梳理、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指挥中心值班等工作,为首体馆冬奥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浓墨重彩,体味家国情怀

        本次冬奥会,首体馆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148名运动员,包含14个小项,涉及17个比赛日、10个决赛日,共产生14枚金牌。回顾服务冬奥历程,能够有幸在鸟巢见证了冬奥会开幕式;在首体见证了国家队在赛场上取得三块金牌、一块银牌、一块铜牌的优异成绩;见证了五星红旗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首体的冰面上升起;见证了短道速滑项目打破10项奥运纪录;见证了中外各方对本届冬奥会的高度赞扬;见证了首体二氧化碳制冰、天幕、新风系统等冬奥高科技,终身难忘!

    千万言语,感谢学校和场馆的信任和认可,让我有机会参与到打造首体“最美的冰”、“最快的冰”以及“科技之冰”的品牌亮点中来!我们定将铭记2022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铭记赛事筹办过程中在首体的点点滴滴,铭记中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冬奥会创造的辉煌成绩。54岁的首都体育馆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创造新的辉煌。



编辑:王洋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