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2022(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专题论坛“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更新论坛”成功举办

部门: 供稿:杨一帆,张曼 审核:穆钧 发布时间:2022-11-2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2022年11月20日上午,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专题论坛二——“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更新”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隆重举行。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出席并致辞,论坛由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行院长穆钧主持。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并通过北京建筑大学官方视频号同步直播。

张大玉校长首先代表北京建筑大学以及第六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各主办单位对与会专家表达感谢,他介绍了本届大会的举办情况,并指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城市发展中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更新”专题论坛是大会常设核心论坛,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陈同滨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吕舟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周俭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部杨昌鸣教授,北京建筑大学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教授等6位国内顶尖专家发表主题报告。

陈同滨教授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体系构建研究——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为题,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角度切入,提出城市是文明和文化最综合的载体,城市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课题,城市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找出自己的历史文化特征。通过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研究、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首都功能核心区价值体系研究三个课题,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梳理分析思路,提出以提升文化自信,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立稳根基为目标,从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体系的设想。

吕舟教授所作专题报告《人民为中心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国家战略出发,以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一系列重要工作成果为例,在归纳总结中轴线文化遗产综合价值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阐释了公众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多样路径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报告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同样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遗产保护的过程就是唤起人民文化自豪和文化自信的过程,是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的过程,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创造当代幸福生活的过程。

周俭教授以《历史城市整体保护与空间更新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首先引入并阐述了国际遗产保护的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HUL),提出在社会不断变化发展进程中,城市遗产的保护应从更综合整体的视角认识历史环境,对象是更广泛的城市文脉及其地理环境因素;应识别城市遗产复杂的层级性、相互关系和联系,从“时间层积性、空间多样性、社区延续性、当代吸引力”四方面保护城市发展的积淀,并以上海为案例阐释了城市遗产与城市保护的代表性实践。

张玉坤教授所作《乡村文化遗产的构成与类型》专题报告,系统解析了乡村文化遗产概念及类型、形态,遗产的层次,以及国际乡村文化遗产认识与保护动态。报告从文化概念解读“文化遗产”,拓展了乡村文化遗产的认识框架和范畴,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提出保护实践需要应对的问题和挑战。

杨昌鸣教授带来的报告题目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报告结合红色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基本模式,红色文化遗产特殊性,保护的新原则、新目标、新任务,系统阐释了红色遗产的遗产属性,传承与保护的关系;总结了当前红色文化遗产的研究及保护现状。报告以历次党代会会址的保护利用为例,从文旅融合和高校思政教学的角度,提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略,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实现红色遗产的有效利用和有效传承,而且可以推动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

汤羽扬教授以《从导则到案例推广——文物建筑有效利用途径探索》为题,分享回顾了团队与国家文物部门合作开展的文物建筑利用研究工作。报告以充分详实的调研数据,深入的问题剖析,归纳了我国文物建筑从“保护为主”到“保护利用并重”,再到“有效利用融入生活”的过程,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通过北山寨、北疆博物院、旧上海市图书馆、安化茶厂等案例,汤教授讲述了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作用、保护利用协作、功能扩展、展示阐释、文物与环境整体策划一体化运维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提出文物建筑的“有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高站位”着眼于政策理念的提升,也要“接地气”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方法创新,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履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走出符合我国国情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各位专家为大家带来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讲座,从国家文化战略、民族自信自强、中华文明探源的角度,以不同层次类型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对象,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遗产价值发掘传播、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建筑有效利用等行业和学术届的核心和热点问题,以严谨细致的研究,全面深刻的思考,引领线上及线下近5000位参会者从历史到未来,从建筑到城市,从理念到实践,由本土放眼世界,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学术之旅。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