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供稿:王飞 王姝奇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4-09-1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硕博连读近4年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1篇
ESI高被引论文5篇、ESI热点论文1篇
总影响因子252.7
参加学术会议4次、进行口头报告2次
他凭借实力,领跑全场
他是市政工程博士研究生王飞
让我们聆听他的学术进阶之路
个人简介
王飞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专业
2022级博士研究生
汉族,中共党员,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师从王崇臣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衍生物/复合物的设计、可控制备与其环境应用研究。硕博连读近4年以来,共计发表SCI论文21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自然指数期刊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一区Top刊物”4篇,均篇影响因子为12.74,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5篇。总影响因子达252.7,H指数(H-index)为16,基于Google Scholar论文被引用854次。曾获研究生学业二等奖学金,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并进行口头汇报。
严谨与努力
科研之路的基石
在近4年的科研生活中,“严谨”与“努力”成为了王飞的代名词。硕博连读期间,他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认为严谨的态度是科研的核心。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王飞对待每个问题、每个数据和每个设想都要求自己要有深入的思考,细致的分析和科学的验证。对于有质疑的数据或结果,王飞会查阅大量的文献找出问题所在,并重复多次实验来减小实验误差;对于前沿文献提出的新方法或者新结论,他会亲身多次实验来验证方法或结论的可行性并应用于他的研究领域。
王飞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截图
在科研过程中,要想实现高质量论文的快速产出,王飞认为除了要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外,还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王飞在实验室进行光催化实验
自2020年入学以来,王飞连续三年春节没有回家,每天在实验室做实验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宿舍,实验室和食堂,三点一线。每天早出晚归,甚至因做连续运行实验,还需要通宵达旦。这种严谨和努力的科研态度,为他高质量和高速度的论文写作和发表奠定了基础。
王飞在进行数据处理工作
沟通与反馈
提升效率的关键
与导师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反馈是科研道路上的助推器,也是提升科研效率的关键。王飞说,王崇臣老师是他硕博连读科研道路上的指路人,同样是他人生路上的榜样。
王飞在参加每周一次的组会
自硕博连读以后,在导师王崇臣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的专业知识储备、论文撰写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在科研方面有新的研究进展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他都会积极的与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能在其中挖掘出新的idea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积极地给予老师反馈;当他的科研状态不好时,导师也总能捕捉到他的困惑,并通过谈心或者打羽毛球的方式来帮他放松心情。在论文撰写方面,他会与导师交流论文的框架和“讲故事”的思路,反馈论文的撰写进度。这种积极而有效的交流与反馈显著提高了他的科研效率,也是他SCI高水平论文高产的关键。
王飞在与王崇臣老师和师妹进行学术讨论
表达与交流
激发灵感的桥梁
除了上述的关键因素外,灵感也是论文能够高产的重要因素。要想快速产出高水平的论文,好的idea是不可或缺的,这些idea一般可以通过追踪并阅读研究领域的前沿论文来获得。除此之外,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并进行学术汇报也是激发实验或论文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这种学术交流可以是组会,也可以是国际或者国内学术交流会。通过组会汇报和交流,可以从组内成员的工作中进行学习和借鉴,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通过国际或者国内学术交流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学习到很多大牛最前沿的研究方向。论文看的多了,交流的多了,内心的科研创新想法也就多了。
王飞与课题组成员参加“生态文明与碳中和”
全国重点高校研究生论坛
在王飞这三年的科研生活中,他认真准备组会PPT,并按时进行组会汇报,在组会过程中他也会积极地就自己的工作问题或是组内其他成员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从中发现不足或是创新点;此外,他也积极参加例如“中国材料大会”“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并在会议中进行学术汇报,与各地的杰出研究者们进行学术沟通与交流,从中收获了不少的知识与灵感,进而促进了自己论文的撰写与产出。
王飞在“中国材料大会”中进行学术汇报
“科研者,需要一颗恒久不变的决心,才能战胜困难,实现梦想”。未来,王飞将继续秉持严谨努力的科研态度,怀揣梦想,感受生活的乐趣、科研的快乐和新时代的无限美好,在科研中乘风破浪,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编辑: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