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谋划新开局 识变 应变 求变 ——人文学院组织召开“思辨英语教学:理论、实践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部门:人文学院 供稿:林青 审核:刘国朝 发布时间:2020-11-2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为深入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内涵发展,在新发展阶段,落实新理念,谋划新格局,为“十四五”规划谋好篇,开好局,11月20日,人文学院组织召开“思辨英语教学:理论、实践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喜华教授、外交学院武波教授进行专题报告,把脉新发展阶段外语教学、新文科发展、人文教育发展趋势,为“十四五”规划出谋划策。

a33783684f6a4b2ab44eb62fde2a7112.jpg

人文学院负责人刘国朝为学术研讨会致词,他感谢两位专家莅临,为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的外语教学、人才培养把脉支招,结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围绕新学科发展的讲话,他指出老师们要重点关注如何在“新文科”教育中发挥外语教学的作用,希望老师们从专家们的专题报告中汲取力量,为“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创造并传播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a20781358a1b461b93f3d36840005ed7.jpg

张喜华教授围绕“新时期英语教师的综合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顺应变化做出特色,如何理解《指南》中对大学英语教师育人素养的要求,把握发展机遇指明了方向。张教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着重讲解了大学英语课程变化,从课程性质而言,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新文科”背景下,更加注重“人文性”;张教授进一步引用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指出如何在教学中以思政教育为抓手,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原则下,外语教师要有识变、应变、求变意识,实现“大格局,新使命,大外语,新文科”。

外交学院武波教授以“中国古典文化与英语课堂思政教育”为题,重点讨论了如何将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他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时代要求中国外语人学好外语并讲好中国故事。《尚书•大禹谟》记载,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尚德、利用、厚生、惟和”。如何培养外语专业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学跨中西的有德之才,武教授结合《大学》厘定的三纲八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中庸》主张的“尊德性、道问学”,用真实译例,指出了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的目标及路线图。

72328d2f7d1d4ed89370e07ae07a55fe.jpg

老师们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信息量大,获益匪浅,对未来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对发展前景更有信心,对个人的“十四五”也有了更清楚的规划,并就教师发展规划、英语课程思政与张喜华教授、武波教授进行了请教和探讨。育人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此次研讨会对“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如何谋划大格局,肩负新使命,发展大外语,建设新文科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