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助力乡村振兴,看北建大力量

部门: 供稿:丁奇 石炀等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3-03-0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以专业力量促乡村振兴,北建大人在行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被反复提及。

为了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近年来,北建大师生团队深入北京、河南、重庆等多地开展社会服务,以高质量、专业化科研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传统村落,打造村民幸福生活的样本。

在河南光山,打造幸福生活样本

2019年,光山县被选为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同缔造活动)全国试点,北京建筑大学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教授带队、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为主力成员的工作组,在光山县帅洼村、晏岗村开展驻村帮扶。先后组织近100名师生开展驻村帮扶,覆盖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学、环境工程、社会学、经济学等近10个学科。工作组与村民同吃同住,协助村两委加强基层党建,建设村民合作组织,开展中秋节篝火晚会、小小规划师、“传家风·守孝道”重阳节敬老晚会等活动,动员村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村庄建设,组织开展“收集乡土建材”“搭班施工共建”“村庄大扫除”等活动,开展建设项目20余项,协助村庄完成公共建筑、景观、环境提升项目5万余平方米,策划乡村新产业项目10余个。2020年,在光山县试点工作基础上,北京建筑大学协助住建部总结共同缔造活动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出培训教材。2021年协助住建部开展全国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巡查指导,完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乡村建设治理体系。

在共同缔造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北京建筑大学获北京市2021年脱贫攻坚专项奖励集体“嘉奖”,孙喆、肖冰、石炀等青年老师获得个人嘉奖;并入选教育部2022年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晏岗老街,共同缔造采取从小事做起,从村民共同诉求做起,明确第一步采取街道环境整治的方式,激发村民爱村热情,引导村民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开展“老街宅前屋后大扫除”活动。

晏岗村图书馆,2019年重阳节,共同缔造驻村组采取多样化活动激发村民爱村热情,增强村民归属感,开展九九重阳话晏岗活动。

晏岗老街,共同缔造驻村组采取横向到边的共同缔造理念,组织各类村民理事会决策村内事务,首次理事会会议上首先公布经选举产生的理事会名单,其次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选择急需开展的项目。

晏岗老街,在驻村工作组技术指导下,晏岗组成立了建筑施工理事会,村民作为施工主体,以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实施理念进行施工。

晏岗老街,共同缔造过程中既在实施过程中体现村民参与,又在工艺做法上体现还原乡土,发扬传统,村中各项宣传设施,尽量以本地木材为原材料,发动晏岗老街手艺能人动手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设施。

晏岗村口,共同缔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村民特长,增强村民归属感、自豪感。在村口标示建设中,不采取大动干戈的建设方法,从兄弟村庄帅洼村“借”来大石头,由本村村民题写村名,篆刻标示。

在北京门头沟,创新提出渐进式有机更新

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与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实验室,组建门头沟区设计下乡服务团队。100余名师生深入传统村落调查研究,协助门头沟区获批北京市唯一一个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编制完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等成果,指导12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50余个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村落深入调查,编制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专项规划,在生态保育、农房更新等8个重点领域提出16项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创新举措。

团队在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中发动村民和村民集体遴选实施22项带动性强、共识度高的建设项目,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多方参与,实现风貌保护、村庄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综合目标。采集逾2000GB数字化资料,探索引入人工智能方法进行农房风貌科学管控引导,为每个传统村落建立数字化档案和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平台,实现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三维实景场景、数字影像展示、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团队策划拍摄爨底下村、苇子水村的宣传片,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中,位于全国前列,获得新华社客户端300余万阅读,30余万点赞。

团队建立驻村责任专家和驻村工作营的设计下乡机制。团队负责人受聘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保护首席专家,7位青年教师受聘驻村责任专家,探索适合乡村的陪伴式、在地化、交互式的设计下乡新模式,团队组织10余批次工作营100余名师生走进乡村,组织开展节庆活动,编写村史手册,绘制游览地图,采集村落数字化信息,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有效提升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培育了一批热爱乡村的乡村建设青年人才。

团队的设计下乡服务获得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案例。

北京建筑大学与门头沟区共建乡村振兴实验室

驻村师生介绍数字化档案建设方法

驻村师生为村落拍摄的宣传片

北京建筑大学“红动爨底下”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展示联合工作营

春节前夕,驻村责任专家团队开校村携手过大年活动

在重庆白水溪,深耕传统村落保护

建筑学院丁奇教授带领团队参与重庆市白水溪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项目前期阶段,团队进行了高频率高深度的调研工作,总结出白水溪的现状问题与资源优势。

白水溪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重庆主城3小时经济圈。白水溪传统村落组团位于七曜山脉腹地,“七分山水,两成田,一分聚落散其间”。整体聚落约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具有清晰的自组织结构,聚落的选址接近于农耕时期的生态生产生活最优格局。

效果图

村落院落为典型的土家族民居院落组织形式,整体建筑风貌良好,历史环境要素十分丰富。村落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居住环境较为原始,缺少现代化生活设施。从社会结构上来说,白水溪是典型的高社会交往度,低资源活跃度的乡村社区。

平面图

传统村落的复兴根本之道来源于对“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刻认识,村庄规划坚持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打造最具土家韵味的避暑休闲传统村落,感受最亲切真诚渝东南乡居乡愁,传承土家传承聚落历史变迁的印记为目标,团队进行了方案总体规划设计、产业规划指引、传统建筑设计、环境专项设计以及基础设施专项设计。团队通过美好生活共同缔造解决白水溪“保护难”“发展难”的问题,村落保护与发展、绿水青山、山居乡愁与美好生活共同缔造,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