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科技工作者风采】 汤羽扬:在保护和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审核:李俊奇 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1-02-2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明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为科技人才成长、科技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2020年,北京建筑大学成立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服务人类和谐宜居福祉为使命,立足于服务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全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创新发展改革需求,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和系统性技术研发。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科教融合,学校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能力稳步发展,在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涌现了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

面向“十四五”,我校科技工作者们将继续对标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继续为提升学校的科技硬实力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和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报道,以展示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做出的成绩与贡献,敬请关注。


汤羽扬:在保护和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汤羽扬教授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文物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设计、中国建筑史研究等。

汤羽扬教授带领的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创新团队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发展理论研究、文化遗产及历史城市价值认知研究、城市遗产传承利用研究等方面展开学术活动与团队建设,旨在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有机更新的协同式发展。

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以下是汤羽扬教授带领团队进行老北京城市复兴的案例。


北京市西四北街区整理与复兴城市设计

在西四北街区整理与复兴城市设计工作中以遗产价值研究及集体记忆挖掘为切入点开展了相关调查与规划工作。通过深入调查,整理了约10条胡同的近100座传统四合院及200余座四合院门楼。这些门楼包括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西式门、随墙门等丰富的历史形式,是最能够向人们传达北京胡同街巷、四合院建筑特色的门面。

历史上,北京的胡同和平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住在这里的人们见证了居住状态的改变。

胡同中一位老先生讲述了他所生活的四合院产生的变化。儿时一家三代居住的四合院现在已经是6户人家共居。在60年的时间中,从兄弟姐妹分家到有亲戚关系的家庭进入,使得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减小很多。但因为有老少之间、同辈之间的互为关照氛围,大家的居住是和谐的。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北京胡同四合院还保留了一些这样的亲情院。

由于门楼一直作为出入院落的公共通道,在多次的住房改善过程中较少翻建,很多还保留了的历史形式、做法和构件,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结合这样的特色,规划提出了以“四合院门楼文化精品线路”为特点的街区保护策略,希望通过沿用传统工艺做法,严格保留历史构件,保护这些门楼,同时做出详细的解说,包括对一些四合院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进行描述,以突出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特点,传达西北街街区作为北京建城即为居住形态而且延续至今的独特魅力。

胡同中各类四合院门楼分布示意图

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院落)、有价值院落分布图


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福祥胡同四合院整治工程设计

 历史信息留存是福祥胡同四合院修缮整治提升工程关键的一环,保什么,如何保,加什么,如何加,需要前期仔细的研究分析,以及多方讨论后的共识。在这些四合院建筑的施工图设计之前,需要有明确的思路。前期即将对象划分了三类,一是完整保护类:如福祥寺大殿等,应谨慎修缮,完整性保护历史信息;二是部分保护类:对传统构架尚存,留存有历史构件的建筑,应保留原有构架及历史构件,包括原有的高度形式,但对门窗等部位可以采用简化的形式;三是翻建重建类:对后期建设的与四合院不协调的建筑在拆除后重建时,可以在形式协调前提下,满足现代建设规范,并在材料和做法上有所创新。

修缮整治提升工程实行事前统一分级评价,明确各对象工程原则,确定保留部分至每一个构件和做法,同时也提出关键部位传统工程做法的统一要求,以突出传统工艺匠心品质。目前已经开工的修缮整治院落已基本完工。


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发掘研究

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发掘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帮助运营管理机构在街区的各项实施工作展开之前,进一步加强对街区价值、重要历史记忆空间、有价值院落,以及区域发生的历史故事的认知,开拓视野,提升执行者的保护理念及文化底蕴,也期望通过历史价值寻找的故事能够在实施的工程中得以体现。价值发掘研究工作在北京文化和宣南文化研究学者的帮助下,对宣南文化在法源寺历史街区中的表现进行了梳理,对区域内会馆文化、寺庙文化、士人文化、平民文化进行了解读,发掘了一批名人故事。

法源寺街区范围示意图

除此之外,对照各历史时期的地图,对区域内20余座会馆建筑进行了逐一的对照,对每一处院落变迁进行解读,还对北京老城的外城四合院与内城四合院建筑布局等进行了比较。由此归纳提出了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征,包括法源寺作为北京城市变迁演化的空间地标作用,湖南会馆作为寓乡会馆文化的代表作用。特别突出的是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孕育民主革命和中国人现代性启蒙地的推动作用,以及老北京城市边缘地区混居杂居空间记忆场所的特点等。在深入的价值发掘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历史文化价值传达为途径的地区复兴策略,将寺庙文化、士人文化、会馆文化、平民文化汇聚成宣南的京味儿文化作为街区特色,为街区后续的整理提供延续集体记忆、凝聚人心的历史文化依据。

编辑:高蕾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