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文发院/人文学院举办“人文讲堂”第十九期暨“通识大讲堂”第十五期——中国文化的时间与空间

部门:人文学院 供稿:毕瀚文、林青 审核:孙冬梅、秦红岭 发布时间:2023-03-22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3月19日,由文发院/人文学院主办的通识大讲堂(第十五期)、1907校史馆人文讲堂(第十九期)在环能报告厅如期举行。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故宫研究院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城记》作者王军老师以“中国文化的时间与空间”为主题开讲。两百余名学生参加讲座。文发院/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主持讲座。

d328f982de6f4bbfac5ba62ff066b13b.jpg

王军老师剖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观象授时体系,分析了该体系如何形塑中国特色的时空观。他从获得时间对文明建立的重要性讲起,阐释了对以农业为主的中国而言观象授时的重要性。王老师信息密集地讲解了支撑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观象授时体系是如何塑造了时空密合的人文观念。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可概括为“昼测日影,夜观星象”。白天的时间测量通过“立表测影”,以知东西南北,进而掌握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获取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这是最古老的正位定时方法。夜晚的时间测量则是星象观测,可以拆解为二十八星宿、“龙”崇拜、“北斗星”崇拜三个部分。王老师以甲骨文及金文“龙”字与东宫苍龙星图、六千五百多年前的河南濮阳墓葬摆成了星象图、“河图洛书”记录的星象观测体系为例,阐释了二十八星宿衍生的文化观以及中西方时空观的差异。

王军老师认为,这套观测体系展现的“中”字意蕴,不仅对形成中国建筑乃至城市以中轴对称的“中”字型布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同时也作为辩方正位的最基本方法,道出了中国文化的最大秘密。最后,他强调中国古代观象授时体系关乎社稷安危和教化之治,并逐渐成为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文化标记。北京城的建造时间虽然晚近,但是延续和凝聚了古老的时间文明技术体系,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北京中轴线传承了万年文脉!

8892db0312db4ca599a5a9a10ae0343c.jpg

秦红岭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强调希望通过讲座,同学们对中国文化时空密合的观象授时体系能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和“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深刻意义。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

讲座结束后,王军和同学们现场互动,交流思想。

编辑:高蕾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