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第九期明湖论坛——“历史城市韧性提升”成功举办

部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供稿:李京洋 审核:薛重华 发布时间:2022-09-09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9月8日,以“历史城市韧性提升”为主题的第九期明湖论坛在大兴校区四合院会议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协办。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俊奇,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北京城市保护与更新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师生共5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论坛。活动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雪华主持。

会上,副校长李俊奇指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是我国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提出建设韧性城市。本次论坛主题紧跟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研究趋势,希望学校师生站位新时代首都发展,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特色和未来发展重点,在城市空间韧性、经济韧性、工程韧性、管理韧性提升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释放创新活力,实现交叉研究,共享进步,创新突破,为服务首都战略定位、多维度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科发院常务副院长李雪华介绍了明湖论坛背景和基本情况。学校创设明湖论坛,旨在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全方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的自主品牌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推动我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希望以明湖论坛为平台,推动重大项目谋划,重大成果培育,重大服务社会方向落实实施。

论坛上,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惠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陈志端、国际化发展研究院副主任邓扬、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李之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教授刘祥磊、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丁锐等6位校内教师分别以“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重构新稳态——基于复杂系统视角对历史街区韧性的一点思考”、“历史城市古建筑结构安全评估与控制”、“首都交通系统韧性提升的问题与建议”、“多模式遥感桥梁体检”、“社会经济视角下历史城市韧性演化的几点思考”为题做交流汇报,介绍了自己有关历史城市韧性提升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对交叉科学研究的思考,并提出了与其他学科深度合作的愿景。专题报告后,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和专题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

本期明湖论坛为跨学科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沟通平台,在学术观点“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更好地推动学校的科研创新发展,进而以更大作为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编辑:王洋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