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眺望中轴线的最佳点

来源:《大学生》杂志 供稿:《大学生》杂志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3-11-2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花枝巷遗址

一次,我前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张家湾镇进行田野调研,在一处荒芜的杂草中发现了一块石碑,上边刻着几个模糊的字,“花枝巷遗址”。后来经查阅资科发现,这处遗址竟与曹雪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张京湾曾是一座清运重镇,曹家在张京湾花技巷开过当铺,后来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把花技巷写进了书里。得知这些信息时,我惊喜异常,没想到这荒郊野外,竟然还有这么一处有价值的水文化遗迹。然而,等我时隔17天后再去时,整个遗址已被夷为一片平地。这令我痛心不已。

导师王崇巨带领学生进行走河活动

这次的经历让团队意识到社会民众对于北京水文化不了解,由此萌生了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的想法。除了建立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出版系列图书和给本,举办系列展览、讲座等,我们还组织了系列的走河活动,带着大家沿北京中辅线的历史河湖水系行走,通过解说帮助大家认知北京河湖历史地理,生态和沿线的水文化遗产。近年来我们还把研究的触角延展至通州大运河,中轴线水系等水文化遗产,通过这些工作将北京曾经的“水韵风情”,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给社会大众,让北京悠久灿烂的水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眺望中轴线的最佳点

景山的万春亭是现望北京中轴线的最高点和最佳位置,但如果站在地面上,哪里是挑望中轴线的最好或最合理的地方呢?

明清时期,作为一种极致的礼仪秩序的动态空间,北京中轴线不仅统辖着城市的规划方向、道路水系走向、建筑格局朝向,还引领着人们在城市空间中,面向城市环境的视线,它既是物理的更是心理的一种引导。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站在北京中轴线上会有几种不同的现察视线:

古代皇帝位于中心点,即太和殿,向南可观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皇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中线和故宫三大殿的设计为统治者提供了傲视天下全民和周览世间万物的独一视点,故而太和殿匾额高悬“建极埓猷”,唯有皇帝依此威仅可号令天下。扩展一步,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的形胜之概,唯值此丹陛之上,方为抒怀咏叹之最佳处。

其次,皇帝的权势地位来自中轴线上的神明护佑,从天坛和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特别是通过故宫钦安驶的真武大帝,还有中轴线北端点的钟鼓楼,上达天庭紫微北极,祈求昊天上帝的保佑。这是中轴线上唯有皇帝率领臣民望向上天的视角,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于此中体现,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均表达了皇帝向上天的承诺,也是君权神授、顺天承命的一种宣示。在古代所有神灵崇拜中,唯有中轴线的设计提供了超越庙堂神灵,指向北极星后的独特指引功能。

作为臣民,尤其一众朝廷命宫、各级官僚等统治阶级的代表们,中轴线上容许其以自身地位观望周览的最佳位置当然是在皇帝脚下、在朝廷门首,其关键位置就在皇城天安门外的金水桥上(元大都的正门外为龙津桥)。此外,按照等级身份还要分列于两侧的王公桥、品级桥和公生桥上。外金水桥是皇亲国威、文臣武将站立和跳拜的分界点,大臣向北面向皇帝跪拜,接受电帝颁诏,代表自己和督率百姓以臣服之。

身为百姓,只可站在朝廷大门正阳门外的正阳桥上,向北面向统治者,匍匐跪拜。向南则是千家万户的中华大地,生之养之的乡土。对于黎民百姓,正阳门不是全天候开放的,正阳桥也不是随便可以通过的,但却是平民百姓与中轴线产生内在关系的要地,老天垂青的幸运儿还可进一步,进入正阳门北边不远的大明门(大清门)。

万宁桥,在北京中轴线的北段,四周鳞次节比遍布店铺商家,清船沿着玉河进出海子(什刹海积水潭),骤马驼队自塞外来到繁华都市,完全符合“面朝后市”之规划意图的安排。而前门大街及之天桥周边的集市,一是源自金元时期逐渐形成的街道商市,二是明嘉靖扩展外城后形成的闲市集聚,南北两处城市经济生活与中辅线恰合一处。这是体现君临天下,百姓安居的写照。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