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循环 生态 综合——第二届“生命之水”国际研讨会昭示城乡水管理新理念

来源:中国建设报2009年11月12日第五版 供稿: 审核: 发布时间:2009-11-18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探讨交流水资源前沿技术与最新成果、共同研究水资源未来发展趋势,这是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年第二届“生命之水”前沿技术国际盛会上近百名世界知名学者专家研讨的课题。面对全球水污染不断加剧、水资源日益匮乏以及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逐渐消失的严峻现实,由美国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回用协会、美国水环境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承办的此次会议将城乡水质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结合起来,为未来城乡可持续水循环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与应用搭建了科技与服务平台。

 
    循环型城市水系统:缓解水资源危机的良好途径

 
  “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一定要和自然物质的循环规律相协调,这样社会才可以持续发展。树立循环型城市水系统和人居生态卫生系统的理念,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必由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杰教授在会上提出构建循环型城市水系统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良好途径。  
  张杰教授在发言时谈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人类社会水资源流、物质流的健康循环,人居生态卫生系统与城市排水系统革命,城镇下水道建设等内容。他提出,城市的水资源流与物质流是不可分的,这表现在人居的排泄物和物资消费的剩余大都是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或排放到水体。水环境污染就是因为城市排放水中混杂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进入水系而引起的。当前城市的排水系统导致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植物营养素循环紊乱,如果将污水进行再循环,那么城市排水系统就成为了物质回收、污水再生、资源再利用再循环城市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只担任收集、末端处理和排放污水的任务。  
  张杰教授认为,循环型城市水系统的模式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节制用水;污染物的源头分离;污水再生、再利用与再循环;节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和暴露。他指出,循环型城市水系统需要变革,包括“厕所革命”,如将水冲改为气冲或真空抽吸;人居生态卫生系统和污染物的源头分离;污水再生再利用与再循环;植物营养素的循环利用。  
  张杰教授还建议,城市下水道建设和城镇排水的建设不能照搬城镇传统污水处理厂的传统建设模式,应采用更符合中小城镇实际情况的排水系统,也就是循环型的城镇排水系统。如将传统的污水、雨水分流或合流的排水系统变为生活杂用水和人居排泄物两套收集系统;增设使人居排泄物和污泥被农田利用的有机肥料厂;污水厂改进为再生水厂。采用切实有效的新工艺、新技术,使污水再生、污泥处理与处置综合成本最省。 

 
    生态排水理念:小城镇分散式污水/废物处理新思路

  来自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小汤山原生态文明可持续要素集成示范工程,提出了小城镇分散式污水/废物处理新思路。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组织对现代建筑排水系统和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了新的排水模式和理念——生态卫生排水理念,将人粪、尿与生活杂排水分离,并进行能量和资源回收,将污染程度低的杂排水与雨水原地资源化,从源头上将各种污水/废物按成分与去向分门别类地收集处理、循环利用。  
  为了推动生态排水技术在中国的实施和开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北京市财政专项基金的支持下建立了原生态文明可持续要素集成示范工程。该示范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东庄村(小汤山以北6公里处)一荒弃河滩地,占地面积约2公顷。示范工程内容包括尿液源分离厕所、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湖净化和水景设施、灰水和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等设施。在这一示范基地实现了水、营养元素、能量的闭合循环,做到了污染物零排放,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村模式。  
  据悉,示范基地内使用粪、尿分离便器分别收集尿液和粪便,尿液通过集尿井收集之后用于农田灌溉,粪便污水经负压管道收集至负压站,然后再输送至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和生活燃料,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再利用。日常生活中洗衣、做饭、盥洗产生的污染较轻的生活杂排水(灰水)首先排入收集井后经负压管道收集至负压站,然后输送至垂直流型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作为人工湖景观补充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通过使用源分离卫生器具和灰水收集、处理、回用,可节约大量淡水资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工程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工程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雨水直接收集利用,通过一系列的处理程序,处理后雨水就可以补给生活用水,实现对雨水的直接回收利用。一种是人工湖生态处置综合利用系统。主要通过植被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人工湿地及生态湖等源头或末端生态措施对屋面和地面径流雨水进行收集、净化、贮存和利用,在保证整个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滞留净化、防洪调蓄、雨水资源化、美化景观及增强娱乐效应等多重目的。

 
    可持续综合水资源管理:加速迈向未来城市与乡村

 
  “人口快速增长、大量的资源消耗、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线性的单向系统导致了水资源压力加大、资源过度消耗和营养物质的大量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国际水协主席格雷·戴格博士在发言中提出当今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对此,他提出应进行可持续的综合水资源管理。  
  戴格博士指出,目前波及全球的水危机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气候的变化以及城市化的加速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戴格博士提出应进行可持续的综合水资源管理。他首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可持续的城市综合水资源管理”进行定义,他认为这个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水资源节约、包括低影响开发体系和雨水收集系统的分散式雨水管理、分散式水处理、水资源回收利用、余热回用等。他还通过一个仅使用当地水资源的案例和一个最大化回收利用营养物质和能源的案例,具体地展示了这种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功能和内涵。他提出,首先要规划体制结构、认真贯彻实施和管理集中和分散的基础设施,并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了解执行情况等。其次,要修改水质标准,针对每一种使用目的制定合理的水质标准。最后,不论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局部地区,都应强化管理职能。这可以通过减少水的供应、提高能源价格、对碳排放量征税、资源限制使用(例如磷)和减少环境破坏(例如富营养化)来实现。戴格博士也认为,对于现有城市区域遗留下来的“传统系统”也应合理地改进。利用集中的系统服务现有的发展,而分散式的系统各组成部分要进行配合,服务于新的发展。现有的水供应系统和污水收集系统为城市向高密集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使集中式水厂成为将污水转变为有机物的处理设备。  
  戴格博士提出应采取以下的行动才能加速迈向“未来的城市与乡村”。首先,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系统十分复杂。其次,要更加专注于最终结果而不是某项具体的措施。  
  在会上,与会代表就确保城乡未来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相应概念。正如参加此次会议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武涌巡视员在发言时提出的:我国对水问题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节能减排策略,正在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启动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有关水资源一系列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需要国际社会在信息、技术、知识、经验等方面进行广泛沟通交流与合作。 本报记者  贺慧宇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