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北京建筑大学网格化法律诊所团队赴延庆区王家山村开展会实践

来源:现代教育报 供稿:现代教育报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2-09-3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启动的第二年,为助力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2022年7月25日-7月29日,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网格化"法律诊所项目团队依托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在校、院和王家山村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深入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山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入户调研、普法课堂、知识竞答、普法宣讲、法律诊所、草拟协议等系列活动,落实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三结合帮扶手段,以普法活动推动王家山村乡村振兴进程。

第一天暑期实践团成员入村

运用"法治力量" 护航农村产业发展

开展农产品合作法律咨询。在项目团队出发前,因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山村实施玉米品种改良,团队为王家山村草拟帮扶协议,远程协助该村进行改良品种农产品下地的准备工作,对该村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后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解决。

此外,团队在第一批玉米成熟之际,实际参与到玉米打包、寄送环节,深度参与劳动教育的同时,深入了解王家山村自然、农业资源,聚焦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

剥皮、打包、寄送玉米

培养“法律明白人” 探索乡村治理新思路

举办村干部法律培训。《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文件中明确指出要设置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王家山村为切实贯彻文件精神,已在村干部内培养了五位“法律明白人”,并定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活动。团队为了帮助王家山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更好地落实落细,针对王家山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普法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村干部对《民法典》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解决农村土地“三权”及性质不明晰等问题有了新的思路。同时,村干部提出期望普法团队后续能推出有关乡村纠纷的普法内容推送或专题讲座,团队已将其列入后续普法规划之中。

实践团成员对村干部进行访谈

实践团成员对村内"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

开展"法律诊所" 持续为民解难题

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法律义诊。为真正了解村民的实际法律需求和具体解决乡村现存的法律问题,在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设置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律诊所",在王家山村村委会设置线下法律诊所义诊服务点,与村民近距离、一对一进行线下法律咨询服务,记录、归纳村民们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需求,结合自己所学或请教法学专业教师,切实解决村民法律方面的困惑。考虑到法律服务的长效性和持久性,团队还建立了专门的法律诊所反馈邮箱,收集村民的法律问题,解决了地域、时间对普法的限制,随时随地为村民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为进一步创新乡村治理和解决"三农"问题贡献智库力量。

创新“普法宣传” 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普法知识进课堂。项目团队根据前期线上调研结果,开展专题普法知识进课堂的宣讲活动。本次普法课堂主要讲授与村民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民法和劳动法模块,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一步使村民理解“法是什么”、“法能做什么”、“遇到法律纠纷怎么办”的相关议题,让村民们了解自身的法律权利,明确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将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普法进课堂使村民们养成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营造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氛围。

实践团成员举办普法知识讲座

普法竞答悦万家。为了让普法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不断深化《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乡村常用法律在乡村的应用与实践,使村民能将法律知识运用到现实之中,项目团队在普法课堂后设置了普法知识竞答活动。知识竞答赢奖品的趣味方式调动了更多村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以案释法的竞赛模式让每一位参与法律学习的村民都能学有所用,在生活中想起法律,在应用中深化法律理论。

实践团带队老师对普法知识讲座及竞赛进行总结

王家山村村民参加知识竞赛的场景

广播宣讲入人心。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项目团队通过村中广播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此次广播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以及乡村法治建设要求,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详细解读,并对民法典中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条文进行相关法律释义,帮助村民了解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让村民认识到生活中遇到的部分纠纷和问题属于法律保护的范畴。

实践团成员通过广播进行普法知识宣讲

需求调查为人民。项目团队分别对村内的干部、党员进行法律问题方面采访活动。采访内容侧重于询问村内现存法律问题与村民意愿接受法律服务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对年龄较大、身体不便的村民提供法律服务,项目团队采用实地入户到家的方式进行普法,让村民不用出门、不用离村,随时随地学习法律知识。通过此次访谈,团队发现:部分村民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且习惯在遇到问题时采取协商的方式解决,而非利用法律或请求公权力的介入。同时,部分年长村民文化程度较低,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据此,团队后续将采取举办宣传讲座和短视频播放的形式进行普法,通过村民乐于接受的普法形式,将法律前置化,帮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法律、认识法律、想到法律、运用法律,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实践团成员进行入户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上曾说:"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声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项目团队时刻谨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胸怀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从实际出发,牢记使命担当,将所学运用至乡村实践中。团队成员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保障,以加大乡村普法力度为目标,结合王家山村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并开展了系列"网格化"法律诊所活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力所能及地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同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等有关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北建大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营造法治乡村良好氛围。

后续,团队将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开展"网格化"法律诊所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目标,为法治中国建设汇智聚力。

实践团成员在玉米基地进行考察

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567729469237939235&item_id=15567729469237939235&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f_read_id=94863dba-e318-4c3f-ac53-9899f738a18a&pid=9879660783598602&ptype=100&reco_id=101dbc78ac48c0a822ad000p&study_comment_disable=0&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