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大满贯建筑师的遗憾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3-07-0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自今年5月份,北京国际金融大厦当选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日起,这座大厦获得了“大满贯”建筑的称号,何出此名?它的主要设计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胡越道出了原由:北京国际金融大厦陆续摘取了国内所有重要建筑专业设计奖项的头牌。

  虽在“民间奖”十大建筑奖中排名第十,胡越表示已很满意,作为普通办公建筑,不如商业建筑贴近百姓,能够得到市民认可已实属不易。作为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在工作岗位上卓有成效的建筑师,在母校65周年校庆之时,胡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从建筑造型到细部再到外部空间,国际金融大厦焕发出来的是大胆、现代、有秩序的气质,当年它亮相于长安街上的时候,着实让所有人的眼睛为之一亮,接下来的几乎是建筑界近几十年来少有的连续获奖的事实,更是对年轻一代建筑师极有力的肯定和鼓励。   面对成就,建筑师胡越更多谈及的是他的作品留下的些许遗憾和现在建筑创作实践中的新思路。

  ■从设计开始,一直很顺

  做这个建筑,胡越感觉一直比较顺。这个“顺”字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有各专业设计人员的集体协调配合,甲方给予相对宽松的设计环境等等,仅此两点,尤其是后者,是许多建筑师企盼的。

  自1995年12月份开工到1998年5月份竣工,北京国际金融大厦又接二连三顺利获取了各类奖项:

  1995年北京市建筑设计成果汇报展十佳第一名;

  2000年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000年度建设部优秀工程一等奖;

  第九届北京市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

  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

  称胡越为“大满贯”建筑师一点儿不为过,但他说,种种遗憾也是因 “顺”而来。回头审视作品,更多的是一种站在另一高度上的挑剔。

  ■建筑形式上的

  “废话”以后不会再讲

  金融大厦立面上的白色方格窗是主要的装饰,它比较容易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它也是引起争议的地方。赞同者认为窗的形式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味道,很精致;反对者认为,它过于复杂,并且对光线造成遮挡。而胡越本人称它为形式上的“废话”,从形式美的角度看还可以,但话说得有点儿多,并且不太适合风沙较大的北京,不耐脏。诸如此类需要提炼、略显繁琐的细节在他今后的作品中是不会出现了。     ■对材料缺乏了解,只做到形似

  旁观者眼中,大厦正中的玻璃锥体是点睛之笔,即便对此,胡越依然有不满之处。

  “锥体采用的是点式玻璃幕墙技术,当时北京还没有此种技术的实施实例,做成锥体加之一些曲面,又是点式连接技术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为了追求这种形式,又对此技术缺乏了解,导致了一些教训的生成。”胡越说,“风穿行于4个形体之间给锥体造成的时压时吸的作用力是设计之初考虑不足的,在这种复杂的小气候环境里用这样复杂的造型给设计和施工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最后的结果是,点式幕墙加上钢拉索的轻盈感觉没有出来,而是靠许多粗大的钢架来支撑固定。”

  “学先进的造型没有问题,但只学到皮毛不了解其本质就会有‘假高级’的感觉。”胡越批评起自己的作品来毫不留情,“这种情况许多工程中都有,建筑师把握不大,甲方搞不清楚,厂家说‘没事儿,能做’,可不是特别科学,就招呼上了。”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一个星期出来的方案,随即被甲方选中,其中下意识的设计成分不少。比如当施工过程中,4个主体和其间的廊桥等连接部分搭构出来时,胡越发现,这下意识组织出来的外部空间结构是成功的。这成为他所追求的一种设计思 路,即用简单的形体组织一个有机的室外空间,过渡到建筑所处的城市环境,建筑本身和为它营造的周边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对原先城市结构的修补和改善。

  在他设计的望京科技园二期办公建筑中,这种思路得到了有效贯彻,简单的几何形体构筑出的是复杂丰富的外部空间,从中表现出对修补城市空间的渴望。

  ■创新是件很难的事情

  “怕设计出来的房子跟别人一样,每个人都想创新,但很难。”胡越说。“中国建筑师与国外有差距是事实,得到的信息多半儿是‘快餐式的书籍’,外壳漂亮,内容少,看个皮毛而已。最有生命力的创新是技术上的创新,但 需要有钱有人来研究,这不是建筑师个人的问题。”

  胡越认为,对建筑师来说,创新意味着学习先进,解决具体问题,好的建筑应该是创造性地运用手边的材料,满足人的需求,很好地和环境融合。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