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文凭不是惟一的砝码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16日 发布时间:2003-07-0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时间:2003年4月8日   地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甲方:北京住总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东方泰洋集团、北京安吉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

  乙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9级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本科)毕业生

  甲方:今天之前你都面试过什么单位?结果如何?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

  乙方:我参加过振海集团的面试,没被录取。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没有充分展现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例如社交和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参与能力等。平时我非常注意锻炼这些方面的能力,老师和同学也比较认可。二是我的学习成绩在参加面试的同学中不是最优秀的。

  甲方:在适用期阶段,当你在单位看到自己比那些老员工做得更为辛苦、劳累,而所得的报酬并没有他们多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乙方:我认为这很正常,我毕竟是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从工作能力和社会阅历来说,都很匮乏,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和积累是应该的。从另一方面讲,这种不一样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它可以促使我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显示出更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乙方:适用期期间,我想知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什么样的要求?更注重什么?

  甲方:我们认为,既然大家都是本科毕业生,专业知识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一纸文凭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从公司的实际出发,我们更注重员工全面能力的发挥,包括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我们也重视员工是否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工作风格和独立性。

  乙方:贵公司高学历人才多吗?甲方:高学历的员工确实不少,但是,学历从不是我们选择员工的重要依据,我们注重的是选拔到公司需要的应用人才。“人才”是个集合概念,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人价值有多少含金量,是否具备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

  推荐做法:广开渠道各尽所能

  通过采访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春的介绍,记者认为,作为北京市属普通高校,建工学院的就业工作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非常清楚,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工作,决不搞“一刀切”。

  二是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采访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所需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来设置专业,进行学科调整。学院已经在增加学科门类的基础上,设立了一些工科类、管理类、文科类和法学(建筑工程法律)等跨学科的专业,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是让学生在就业工作中强化就业意识,提高参与能力。从新生入学开始,学院的就业参与就开始了。就业部门先给新生上就业启蒙教育课,让他们一入学就树立就业意识。

  接着是面向全院各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定期与用人单位开座谈会。带动学生(不分年级)一起搞就业观、职业观的课题研究和调查,对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通过工作方法来解决,以便强化他们的就业意识、职业观。同时,成立学生社团并收集信息,印制一些小册子,介绍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让学生尽早关注就业。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网增设了留言板、论坛、信箱等,为学生的咨询提供了“网上通道”。随时浏览网上论坛,及时回答学生关于就业的问题,加大一对一的辅导。

  对大四的学生,一方面,学院就业部门带着他们开展一系列活动,让他们亲历就业市场,参与到就业工作实践中去,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强化他们对就业压力的认识,奠定居安思危的思想。

  就业工作一直是学院各部门关注的对象:在人力上,请人力资源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就业工作;通过北京市人才素质测评考试中心、中欧讯通职业设计中心等单位的培训和人才素质的测评,使学生获得职业认知。在物力上,各部门的资源(例如场地、设备等)统一调配、使用,保证各种就业活动的开展。在财力上,做到专款专用,并专门投入资金开发就业指导软件。

  临近毕业,学院采取随机招聘会与定期招聘会、非专场招聘会与专场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从校内走向社会。

  四是拓宽就业渠道,让毕业生各尽所能。据有关专家估计,2006年后,北京建筑业人才需求达到高峰后将开始回落。因此,近年来学院一直在努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向非建筑行业来推荐毕业生。近期,到非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工作的毕业生逐年上升,比如,高校、国家机关的基建部门,医院等公共事业单位的物业、后勤部门,宾馆、饭店等服务业的物业管理部门等都成为毕业生重要的就业渠道。

  此外,由于学院的多方沟通和协调,多年来,财政局、公安局、银行等单位因为建材物资采购、安全事故鉴定和建筑企业贷款等工作需要,也到学院来招聘建筑类人才。由此可见,建筑类人才的就业面是很广的,只要努力,大有潜力可挖。

   本报记者 汪瑞林 实习生 韩冬梅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