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弘扬长城文化 讲好长城故事

来源:光明日报 供稿:光明日报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4-05-2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长城文化研究者严欣强(左)与儿子行走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

北京延庆区长城保护员刘红岩在长城上巡护。光明图片

北京慕田峪长城秋景。

游客在春花盛开的北京八达岭长城游览。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近年来,北京在长城的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开展了哪些探索实践,专家学者围绕长城的研究有哪些最新学术成果,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又是如何利用长城文化资源走上致富路的?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树立修缮保护新典范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它分布于15个省份,翻崇山峻岭、穿沙漠戈壁,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而北京段长城是长城全线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

其中,延庆长城在北京地区具有墙体长度最长、形制体系最丰富、区域文化最独特、长城主题载体最丰富等特点,堪称一座天然开放的长城博物馆。

当记者来到延庆采访时,适逢延庆区文物局、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宣告成立。延庆区文物局副局长刘满利透露,目前延庆区累计抢险修缮长城墙体二十余公里,计划在2025年完成八达岭至古长城最后一公里贯通,使砖石长城抢险率达到90%。

长城保护工作一直在探索创新。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宋豪杰介绍,北京将长城考古、植被研究、力学研究、材料研究、数字化记录等多种学科相融合,完成了延庆区等区域长城的三维模型建设,实现了长城保护的无人机巡航以及长城病害的线上诊疗,在国内开创了长城数字化保护的先河。从2019年起,北京滚动实施长城抢险项目73项,确立和推进2035年北京市域长城全线无重大险情目标。

不仅如此,长城保护理念也正在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而高校力量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北京市与北京建筑大学合作成立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端智库,由此诞生一批重要长城研究学术成果,为文化挖掘和文物修缮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从2005年参与北京长城资源调查至今,我校长城研究团队主持了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多个项目,承担近1万公里长城保护规划、设计及维护,约占全国长城总长度的44%。”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郑宇介绍,该校主编了首部《中国长城志·建筑》,为长城保护提供了“北建大方案”。该校还承担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实施路径研究》等重大研究课题,完成了北京市长城保护规划、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等多项研究与规划设计任务。

致敬长城守护者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倡导“乡亲守护家乡长城”,在长城沿线乡镇设立长城保护员,组建近500人的长城保护员队伍,“一人一公里”参与长城遗产监测,实现北京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未开放长城科学管控的全覆盖式长城保护网络。“北京长城保护员”成为全国长城保护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受到长城保护专家的充分认可。

在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记者见到了71岁的长城保护员谷同富老人。

“我生在长城脚下,八九岁就开始爬长城。作为志愿者,大伙儿都有一种自觉性,一有空就到长城清扫垃圾、制止不文明行为。”谷同富回忆,30多年前,石峡村村民梅景田就开始默默守护家乡的长城,把掉落的长城砖一块一块搬回到长城上,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长城保护员行列。

近5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延庆区在长城沿线各村选拔出134名长城保护员,组成延庆区长城保护员队伍。他们利用微信小程序上传长城现状照片超过20万张,巡查长城总里程7万余公里……

“保护好长城,是生在长城脚下的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延庆区八达岭镇党委书记李清华介绍,随着镇里的长城保护队由最初的几个人变成了几十号人,保护长城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系主任齐莹告诉记者,自2021年始,北京“长城保护员”培训至今已经完成三期。这些年,“长城保护员”从清一色的一线保护员,扩展到包括专业学者、管理实施人员在内的多领域群体;培训内容从单一的“抢险保护”延伸至“预防性保护”。

面对长城保护员不会操作无人机巡查长城的困境,延庆有关部门将发挥区域特色科技优势,为长城保护员开办无人机专题培训,不断增加无人机驾驶员数量,用科技赋能长城保护。

讲好传承利用新故事

在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看来,价值研究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必须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基础上,讲好传承利用新故事。

如何从生动鲜活的长城故事里读懂中国?对此,北京市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打造长城主题高端文化盛宴,形成长城文化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

“在延庆,我们不断发掘长城文化资源,推进长城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大力弘扬传承长城文化,推进长城文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和丰富鲜活的文化形态,不断擦亮八达岭长城这一世界级‘金名片’。”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侯琳说。

在长城文化的系统研究方面,专家学者开展了地方彩画研究、延庆古代壁画的数字复原、延庆长城碑刻的微痕提取、长城砖瓦窑的数字化保护等系列工作,使延庆长城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样。

走进八达岭镇的各类学校和幼儿园,长城文化课程已经实现全覆盖。“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村民,让人人都能讲长城故事。”李清华自豪地说。

由此发端,延庆推动长城文化进校园,开发特色课程,将长城知识普及作为全区中小学生必修课,让更多青少年成为长城故事的讲述者、长城文化的传承者。

学校开设长城文化课程,教材从哪儿来?

记者发现,近年来,延庆不断丰富长城主题文化产品供给,推出国内首部史诗性书写长城百年历史传承、文化表达以及长城外交的长篇小说《长城传》;推出长篇评书《延庆长城演义》;推动长城主题原创舞台剧《长城筑梦》驻场演出;开展《外国领导人登长城》系列视频宣传推广,更好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作用。

“完成北京段长城的总体阐释框架,建构一个可看、可阅、可听的‘长城故事集’”,是汤羽扬团队的目标。目前,古北口长城的“自导式”解说系统已经上线,游客可以扫描二维码收听讲解,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获取关于长城砖石结构等更为专业的知识。汤羽扬表示,箭扣长城、八达岭长城的解说系统也已开始建设。

今年,北京还将策划举办北京市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展,集中展示延庆挖掘长城历史、守护长城根脉、弘扬长城精神的生动故事。

激发文化富民新动能

“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等重要契机,精品民宿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侯琳告诉记者,长城脚下的精品民宿已经成为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载体。

北京市延庆区通过持续打造“长城人家”“长城村落”品牌,探索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推出“石峡长城石烹宴”等长城人家美食品牌,大力发展民俗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深入挖掘长城沿线村落文化、非遗文化,以“长城脚下的非遗”为主题,推广石佛寺舞龙等非遗技艺及产品,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一开始我们只是回收村民的闲置房屋,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引入现代化生活设施。慢慢发现,文旅融合对促进民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仅是来住宿的更是来品文化的。”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汉东坦言,石峡村过去是出名的贫困村,从十年前开始依靠长城资源谋发展,到现在村民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什么都不缺,一切都源于长城资源带来的致富道路。

李汉东告诉记者,为了让精品民宿更有长城味儿、文化味儿,村里精心布局了乡情村史陈列室,还兴建了村级图书室,配备酒坊、茶坊、咖啡厅,将长城脚下打造成人们享受公共文化和休闲时光的好去处。

“我2015年到这个村,就是因为这里长城资源比较丰富。我来的时候一看,四面都能望见长城。我们村里的民宿就主打这个特色,每个院子都能看到长城。”北京石光长城民宿创始人贺玉玲介绍,村民们挖掘出200多个长城传说故事,都用剪纸剪出来挂在灯笼上。到了晚上,街道上一灯一故事,游客可以更近距离地感受长城文化。

近年来,北京还孵化出长城文创品牌,开发“长城国礼”“长城雪糕”等千余种具有长城特色的文创产品;启动八达岭长城特色旅游活动,推出“长城+研学”“夜长城”等旅游项目;积极培育长城沿线“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乡村振兴品牌,在长城重镇永宁镇开展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将火勺、豆腐、西关戏楼灯笼等优秀传统文化全部恢复起来,受到游客追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将逐步扩大八达岭长城延长线开放区域,实现八达岭北城的全线贯通,向西开放八达岭南七楼延长线1245米,不断将长城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

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dd72ac3be7c5432583e3aba49ace643e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