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走河中轴线

来源:《大学生》杂志 供稿:《大学生》杂志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3-11-2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北京水文化遗产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在其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水系影响着城市的造址变迁,造就了北京独特的城市格局,也对北京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速费的作用。

作为建筑遗产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不久后的一天,导师王崇臣教授邀请我去他办公空讨论选题,其间提出了一个令我感到陌生的词“北京水文化遗产”,并让我参与这个课题研究。我当时一脸茫然,水文化遗产是什么? 北京与水文化有怎样的关系,我一概不知。

在我的印象当中,北京是一个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北方城市,水环境难以比拟江南,这个城市与水会有什么关系呢?

从王老师办公室回来后,我赶紧查阅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文献,才知道水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在治水、理水、用水中所形成的文化遗存”。同时也惊讶地发现,原来北京也是一座“水”韵悠久的古都。

在以往的认知当中,我只知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自西向东奔腾不息,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研读文献我才发现在华北平原同样有一段波澜壮阔的河流奔腾史。在地形上,北京西北群山连增,三面群山合国形成一个半图形山湾,人们称之为“北京湾”。在亿方年前,发源于西北群山的5大水原于山前蜿蜒奔腾,携带着大量泥沙经过百万年的冲积,在山湾中形成了肥沃的北京小平原。在5大水系中有一条北京的“母亲河”,就是永定河。在几方年间这条河流自北向南,先后发生了多次变迁改道,河流改道后在原来的故道上留了丰富的水泊、河流,如西湖(今连花池)、三海大河(什刹海等水域),这些河湖成为辽至明清朝代选址建都的依托。这些发现颠覆了我对北京刻板的认知,原来这座城市与许多世界文明古都一样,同样拥有着灿烂的水利史和水文明。

水文化遗产寻踪

这些发现为我打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也点燃了我对北京水文化遗产研究的热情。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系统地调研北京水文化遗产,建立了一个系统地北京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包括河湖故道、园林湖泊、桥闸设施、祠庙碑刻等,涵盖了北京千年发展中理水、治水、用水等活动的遗产。

这些遗产为我们指开了古代北京的“水韵风情”。比如在大多数人眼中,“山水秀丽、水阳纵横”是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而在古代,北京同样也有一躲风光旖旎的"水乡”景色。如《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淀,泊属,浅泉也。今京师有南海淀、北海淀,近战之地则有方淀、三角淀、大淀、小淀:.....凡九十九淀”。其中海淀以境内有海淀镇而得名,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水网密集、湖沼众多,明清时期,依托此地湖淀修筑了众多山水园林,形成了湖光山色的水乡景色。

明代才子文徽明在游历西湖(今昆明湖)时,曾写下一首优美的赞诗: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回里,双飞白鸟似江南。同时,通过这些遗产我们还了解到北京灿烂的水利史。如元代体托北京河湖构筑了多功能的漕运体系,明代修筑了层层环卫的护城河,清代构筑了山水秀丽的三山五园等。这些水文化构成了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

编辑:任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