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故事

【建大故事】 折景:建筑设计的别样表达 -----访第八届同济大学建造节一等奖团队

部门: 发布时间:2015-03-2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被采访人:建131班和建132班的李晓洁、韩笑、尹美辰、宋威、刘久源、刘皓翔

采访人:李守玉、程媛、张梦瑶、赵镜楚、杨敏峰

 

我们所理解的建筑,也许仅仅是由钢筋水泥等材料筑建起来的供人们居住的空间场所。而如果用瓦楞纸板来做一个可居可游的建筑物,会是什么样呢?

第八届同济大学建造节暨2014年华城杯纸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中,由建131班和建132班的李晓洁、韩笑、尹美辰、宋威、刘久源、刘皓翔等十二名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制作的参赛作品“折景”,为我们勾勒了另一种建筑表达形式,带来了一次建筑视觉盛宴。本作品荣获大赛一等奖。

头脑风暴启发设计灵感

百忙之中,6名参赛队员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采访中得知,这是学校第一次参赛,从接到通知到比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接到通知后,感觉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做出完美的作品,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计划和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就会对后期建造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在紧张的时间里拿出有效的设计方案,成为了这支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队长刘久源向我们解释道,“大家都很忙,除了参加比赛,还有其他的课业需要完成。为了在短时间里得到一个满意的方案,头脑风貌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为此,金秋野老师还专门为这个团队配备了一名研究生,帮助他们一起讨论。

 

   成功从选定方向开始,会前,团队的12个人每人会出一个方案,和做的小草模,头脑风暴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解说,同时也会得到来自其他队员的意见反馈,这里面有优势的借鉴,也有问题的批判,在每一次借鉴和批判后,团队会进行方案优化,这种会每次短则一小时,长则两三个小时。同学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效的将方案汇总、分析、优化,这个过程不仅开拓了队员的思维,也加深了队员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就像队员李晓洁所说,表达讨论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上老师的辛勤指导,大家集思广益,才有了最终的作品。

 

在综合考虑比赛的赛时、赛制后,“折景”的初步雏形就出来了,和对一般建筑的要求一样,它应该是一个要坚固,适用,美观,能防潮防雨纸板建筑,大赛对瓦楞纸材质的界定,决定比赛作品充分利用和展示瓦楞纸的特性。韩笑说,“我们用的就是它的可折叠性,以重复单元构建起来的一个建筑物。同时要考虑到采光和门窗,满足一个建筑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它定位是一个能容纳12人的外观类似教堂的纸板建筑

让纸面建筑立起来

有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这个纸面建筑立起来。

“原以为我们建筑设计的使命是只要足够美观就行,参与这次竞赛后,我发现想让纸面建筑立起来,只求美观是不够的。”采访中队员尹美辰感慨万分。纸上的草摸太小,实现起来很简单,操作时不会考虑,也不会预见预应力和支撑点等建筑结构问题。但要建一个2米高,占地面积24平方米的瓦楞纸材质的建筑实物时,各种建筑结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如何将漂亮的设计图纸跃然于现实空间中,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灵感,更需要扎实的结构知识。才大一的他们,哪里学过建筑结构,但是凭着一次次的实践和老师们的指导,他们不仅从感官上认识了建筑结构,而且还摸索出了一些结构架构的小规律。这对于现在大二的他们,感觉像是提前上了一堂专业课,也让他们感受到建筑是一种多元化知识与文化的呈现,要想设计出好的建筑,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学好每一门课。

 

立的起来,还要立的久。大赛规定参赛作品做好后要有一个24小时的空间体验,也就是说建筑作品不仅能容纳12个队员,而且还必须能够实现这12个人在空间里的24小时体验。这不仅要求建筑作品美观、实用、结实,而且能够经得住24小时的自然条件考验,譬如说下雨。天公可能是有意给每个参赛小组加试了一道难题。比赛当天下雨了。同学们之前对于不同防水材料的试用,经住了考验。第二天,“看到我们的‘折景’还坚挺的立在那里,除了防水涂层上挂着些水珠外,内部空间和外部结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们经住了考验。”实践出真知,在不停的实践和摸索中,成功就临近了。

坚持手绘,为我们的成功再添一砝码

谈到成功,队员们认为手绘图纸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作品的又一大亮点。尽管比赛时间紧张,制作周期短,为了节省制作时间和精力,可以选择用电脑制作宣传图纸,但金秋野老师坚持让团队出一份带有渲染手法的手绘图纸,这不仅是对团队扎实基本功的一个良好展现,更是对团队严谨做事态度的一个良好呈现。在仔细分析后,团队成员一致达成了这个方案,虽然制作工序复杂一些,但是还是可以完成的,既然要参赛,就要尽全力,这无疑是比赛的加分项。

 

为此,同学们选择用黑色卡纸上立体展示制作流程图,每一个单元制作工序的裁剪、制作、拼接......鲜活的呈现在黑色卡纸上,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一目了然。这和现场其他团队的电脑绘图比起来,不仅形式新颖,更突显了学校渲染的专业优势,当评委老师走到作品前,同学们看到了评委老师认可的目光。时间、材质、工序......之前一切的不可能都变成了现实,这些都源于坚持,持之以恒,成功就不远。

团队协作,让我们走的更远

一个人可以走的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折景”的制作团队里有一个流水作业流程,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有着明确分工,都发挥着自己的才干,有着属于自己的团队价值。

CAD打印图纸Sketch up建模,到裁剪、扎点,划线,折痕,敲打,折叠,铆接......一项项工序需要队员们的紧密合作才能按时完成。团队中他们准确定位每一位队员的特性,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例如,男生力气大,裁剪,折痕,敲打,折叠,铆接,这些工序就分给男生,女生细致柔弱,打印、建模、扎点、划线,这些工序发挥女生优势......7毫米的纸壳在团队的精细分工下,被分割成了不同形状的单元,又在神奇的折叠工艺下,组合成了48立方米的建筑作品。

 

回想起那段奋斗的日子,队长刘久源说,“团队合作是那段经历给我的最大收获。在疲惫不堪时,是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予我们的鼓励,给予我们的希望,帮助我们战胜困难继续前行。”是啊,正是因为这支团队有了这种团队合作的力量,才使得每一位队员积极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在短暂的时间里精细的完成作品,赞誉而归。在瞬息变化的信息时代,一个人的智力再超群,能力再突出也无法全面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和才智,只有在团队合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获取最终的胜利。

 

从团队身上我们看到的建大精神:

朴素、认真、坚持、合作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