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故事

【建大故事】让课堂给学生加把“力”——访理学院力学系青年教师白会娟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吴金金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18-06-2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开启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如何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贯穿体现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大研讨的重要议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校内各类媒体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挖掘、采访报道全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中的优秀团队和师生代表,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促进发展,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让课堂给学生加把“力”

访理学院力学系青年教师白会娟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自幼成。”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从地基建起的,地基作为建筑稳固的基础必须打牢。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力学课程等基础学科就像是建筑物的地基一样,是未来做工程的基础,只有牢牢掌握这些基础工具,才能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和科研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力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面向全校6 个学院的近800 多名学生开设,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面临着知识点多、内容枯燥等问题。如何让学生对基础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学好功课,打牢专业知识根基?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心理? 教授这门课程的理学院青年教师白会娟,在任教过程中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分类教学

  白会娟回忆着自己的大学时光,她告诉记者:“我当了好多年学生,很了解学生们的想法。虽然现在角色转换了, 但是当时作为学生的需求是忘不了的。”本硕博连读的她在初次接触专业基础课程时也不知该如何下手,10 年力学专业的学习中她也一度迷茫,“为什么学”“怎么学” 这样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在脑海。如今,曾经的迷茫却成为她向学生授课的指向标, 她明白自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这门课程, 要向学生讲清楚学习的目的、方法。白会娟希望自己的讲授能让学生爱上课堂。

  

  

  

  力学课程作为每个工科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可以直接为将来从事的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服务。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白会娟从工程实操入手,让死板的书本知识融合丰富生动的案例内容,探索出“工程案例引导力学课程讲授”的教学模式。

  案例的应用能够搭建基础知识与专业实操的桥梁,强调实际应用正是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白会娟在工作中注重收集力学教学案例,并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对案例进行分类,满足不同学院学生的需求。用实例引出新的知识点, 再用知识点去分析实例, 培养学生严密的力学分析能力,“因材施教” 成为这一教学模式的一大特色。在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上课时,白会娟让学生观察教室内裂纹产生位置和扩展方向规律,引出应力集中的概念,进而推导出斜截面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对裂纹的形成进行强度解释,体现出力学知识的重要性。在给机电专业学生讲材料力学中扭转的章节时,白会娟播放收割机的工作视频,重点对收割机裸露传动轴进行扭转强度和刚度分析,将力学分析的必要性体现在实际机械结构中。

  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们真实体会到力学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进而引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机电学院工业161 班的学生李欣颐说:“白老师非常负责,知识点讲的非常细,最重要的是会举很多案例来印证知识点, 特别是力学在机械专业领域应用的案例,让我能够了解力学在我们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知识”。

 

  为课堂增亮点,与时俱进

  扳手转动螺丝,怎样更省力? 支撑顶棚的柱子为什么会被压弯? 直升机的螺旋桨为什么有两个或更多?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白会娟的课堂中都会被用力学知识来进行科学解释,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公式的趣味性, 使课堂充满生机。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也需要紧跟社会科技发展趋势来进行内容革新。

  科技的进步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简单地点击几下手机屏幕就能得到想要的内容,因而不少大学生对传统课堂逐渐失去兴趣,认为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对老师授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时俱进、与专业前沿紧密相关的“新知识”应当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角。

  

  

  白会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致力于力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电磁固体力学和电磁无损探伤,目前已主持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她认为,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做科研,才能在教学中引导性的介绍一些与力学相关的科研前沿,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反哺人才培养。她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会在课堂相关知识中进行介绍,并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将材料力学中构件受力变形理论应用于汽车外壳成型,除了传统的压、剪、割以外,还可采用现代激光成型、电磁成型等新技术;将材料强度破坏规律用于分析钢结构和输油管道等内部裂纹的形成机理,告诉学生目前普遍使用的先进检测和监测的手段。课堂及课下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基础知识在现代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白会娟认为科技前沿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思想火花的产生最终到实际科技产物的出现,中间需要大量的人才反复地去做那些枯燥的理论计算和设计。“让学生明白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做出有意义的东西,就必须沉淀下来,扎扎实实地完成目前枯燥的学习过程,这是人生中的必经之路。”白会娟说。

 

  融入教学团队,敢于创新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学习对象,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几年来, 理学院力学系积极组建教学团队, 推动力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建设了学校第一批慕课课程———《理论力学》;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授课模式,在传统课堂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倡导人人做教研,教师科研与教学同步进行,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白会娟融入力学教学团队, 在团队中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积极主动改革育人思想和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她还发挥着自己的能动性。在促进信息化教学方面,她提出“将计算软件引入力学的课堂教学中来”的想法,并为此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她认为,力学的学习涉及到大量的计算,计算软件的引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工程导向, 而且会优化力学教学内容,使力学课程的讲授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信息化、工程化,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力学来源于工程, 服务于工程”。另一方面,学生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在未来尽快适应工作。

  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在社 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跟随时代适时地调整育人方式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这是白会娟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坚守的信念。她就是在这样的信念引导下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环境和内容,教好力学基础课程,给学生美好的未来加了一把温暖的力量。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