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党委统战部组织党外人士学习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部门:党委统战部 供稿:统战部 审核:高瑞静 发布时间:2022-08-1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5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党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5月9日,学校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分党外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土木学院教授季节提出,作为一名民盟盟员,要坚定不移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紧紧围绕科学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等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意义的社情民意和信息,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民革党员、建筑学院教授傅凡谈到,此次疫情是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疫情,远超出SARS、MERS等疫情的严重程度。由于引发疫情的COVID-19病毒是首次出现,对于病毒的情况不了解,造成了防控的难度。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全国各条战线团结一心,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而且还积极协助其他国家,体现了大国担当。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在医疗救援、物资调配、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使人民坚定了“四个自信”。此次疫情也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和创造力。同时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残酷性,如群体免疫、佛系抗疫、65岁以上病例不上呼吸机,中轻症病例不予收治等,与我国的尽收尽治、免费救治政策相比,高下立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外人士在疫情期间的贡献表示感谢,让我们感到鼓舞,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社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我们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的“收官战”。

民盟盟员、文法学院副教授孟莉表示,回顾近3个月来中国在面对疫情的所作所为和巨大成就,再次深受感动。面对这次疫情,以习近平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时刻将人民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战疫”的防控决策,依靠人民群众构建最严密的防治体系。又一次用事实显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民进会员、测绘学院副教授黄鹤认为,我国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政治体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向全世界充分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以及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极大激发了全民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各民主党派应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对新冠疫情中所暴露出的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我国最终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九三学社支社主委、电信学院教授魏东表示,近3个月抗击疫情工作取得的成就体现出中国目前在政府部门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广大人民群众也信任我们的政府,愿意配合政府工作,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的体现。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感到无比自豪,同时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要继续秉承“民主,科学,爱国”的宗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国家的发展献策献力,贡献更大的力量。

九三学社社员、经管学院教授王红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极大激发了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侵蚀了我的故乡湖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全国一盘棋,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疫情防控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无党派人士、机电学院教授王衍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让人充分认识到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在一起,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的重要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疫情时期统一战线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才能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使得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编辑:胡保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