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研山讲坛|刘可南、张旭:场地和建造的回响

部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供稿:黄庭晚 审核:金秋野 发布时间:2020-06-10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3c3510981b024c8181cf06f2af7e3abb.jpg


【1980-2020】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40周年庆系列学术活动


主讲人:刘可南  旭可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导师

张旭  旭可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召集人:金秋野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主持人:丁光辉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

2020年6月15日 19:30-21:00  腾讯会议  会议ID:415839347

网络会议室将于讲座当日18:30取消密码限制

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会议直播

本次研山讲坛为本学期最后一期,我们九月再见,望广大听众继续支持!


主讲人介绍


e525491c5ec94d97a8fd4171d0479099.jpg


刘可南200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有多年海外建筑实践经历,在瑞士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筑事务所工作期间,参与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鸟巢”的设计深化工作。

张旭,2008年毕业于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 SIA(瑞士工程师建筑师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一级注册建筑师。有多年海外建筑实践经历,在瑞士Buchner Bründler事务所工作期间,参与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获2011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旭可建筑工作室由刘可南和张旭于2010年在上海成立,两人是同济大学本科同学。旭可建筑在具体项目中通过对于“建造体系”类型的选择和组合,强化“场地特征”,构建“场所”。旭可建筑认为“建造体系”不只限于造物和空间生产话题,而“场地特征”也不仅是对于当下风景的借和障。在具体项目中,旭可建筑对于这两者关系的讨论和组合,和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日常生活场景的改变有关,和空间参与者的“共有记忆”有关。旭可建筑将具体建造活动纳入当代乡镇城市化进程的语境中讨论。


74183f39581c40b09d50ee0075ed4481.jpg


丁蜀青龙山多功能馆 摄影徐一斐


ee61c5770d6641e1876f8c6de06b8f99.jpg


莫干山宿里 摄影徐一斐


eed0460ba47c41f69c166f01f431a479.jpg


勤勇小学民宿 摄影唐徐国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