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平台

“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项目竣工总结会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

部门:党委宣传部 供稿:任敏 摄影:陈欣欣 审核:魏楚元 李雪华 发布时间:2021-07-19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7月18日,“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项目竣工总结大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召开。全市遴选出的8个小微空间试点项目通过“市区两级政府主导、高精尖智库引领、公众全面参与”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经过近一年的设计、施工、建设,全部竣工交付居民使用,通过首批8个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改造促进了基层治理的提升,解决了一批群众家门口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讲话精神,2019年经报请市政府批准,北京建筑大学与市规自委、市发改委、市城管委共同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开展了“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基于评选出的优秀设计方案,通过深化调研、对比研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遴选出项目实施方案,最终于2020年年底实现开工建设。经过7个多月的施工作业,目前首批8个试点项目已经全部竣工使用。

会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副主任李吉祥、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郭旭升、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施卫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长安、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副总编辑蔺玉红出席,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相关领导,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张爱林、副校长张大玉、副校长李俊奇等校领导,试点项目所在街道和社区书记、居民代表、责任规划师、施工单位代表、设计单位代表、专家代表、受邀媒体代表100余人参会。会议由李俊奇主持。

姜泽廷对住建部、国家残联、市各委办局、各行政区和街道对学校长期以来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功能整合、集约高效一体化的城市设计方法,引领公共空间更新,着力打造全龄友好型公共环境,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他表示,北建大将深入贯彻落实蔡奇书记来校调研讲话精神,在相关学科建设上坚持走特色发展,在已有30个、近8成专业涉及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的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三规”落地,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吕世明常年关注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结合参观试点项目的体验和感受,主要分享了“行动计划”在微空间中增设无障碍设施为老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他指出,老百姓身边的微空间改造意义重大,以小切口体现大格局,以小心意彰显大情怀。他希望通过后续编制相关导则,建立通用普及、普惠、普遍的城市更新机制,并呼吁相关设计单位以8个试点项目为示范案例,推动建设无障碍环境。

汪科对北建大近年来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探索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行动计划”是我国城市更新的生动示范,为引导推进全国工作树立了样板。希望学校结合项目竣工总结,统筹优势学科力量,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制度政策咨询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规划设计实践等工作,加大科技研发,推动存量发展阶段的实用型技术创新和标准创新,提高关键技术的及时转化和应用,努力开创多方协同合作的工程实践新模式。

施卫良表示,“行动计划”首批试点项目投入使用,是深入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和“学党史、办实事”的具体成果,是落实北京总体规划的实际行动。他对北建大与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提供的全过程智库支持和综合保障表示感谢。他表示,市规自委将进一步深入梳理总结编制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功能综合、品质提升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形成可复制的城市更新改造方法经验。

柳长安表示,“行动计划”是由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社会等联合开展,扎根京华大地,服务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北京建筑大学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牵头构建起贯穿项目全周期的协同推进体系。希望学校进一步发挥学科人才优势,梳理好、总结好、提炼好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的城市更新改造方法、工程标准和技术规范。市教委将继续支持高校深度服务首都城市更新,让教育在服务社会发展中提质升级。

张大玉回顾了“行动计划”全过程,介绍了实施路径和改造成效,并对活动进行了经验总结。他分享了两点体会:一是“行动计划”创建了“两级政府主导、高精尖智库引领、公众全面参与”城市更新工作模式。二是“行动计划”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李俊奇希望,项目团队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形成指南、导则、图集,归纳凝练出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形成更多成果,把建筑遗产保护、绿色低碳、智慧建筑等新的科技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中。

会上,海淀区花园路街道责任规划师施展作为责任规划师代表、城印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有限公司周宇作为设计代表、江苏中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徐利清作为施工代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牡丹园社区严复民作为居民代表、高精尖创新中心专家团队吕小勇作为技术顾问代表、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薛峰作为专家代表、大栅栏街道工委书记李婕作为街道代表进行了发言,交流了设计实施实践、施工落地问题、城市治理感受,讲述了居民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在会后的媒体调研环节,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分别走进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公共空间、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厂甸11号院公共空间,实地参观并采访试点项目改造成果。

当前,北京城市发展进入“减量提质”和“存量更新”的新阶段,城市“边角地、畸零地、裸露荒弃地”等小微公共空间是城市风貌和品质提升的关键内容。在“小空间大生活”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建筑大学注重以问题为导向,以设计为核心,以党建为引领,以推广为目标,从选点确定、征集方案、公众参与、实施方案、集资融资、招标投标、施工过程全程跟踪服务,创建了“两级政府主导、高精尖智库引领、公众全面参与”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引领作用,作为“总师单位”组建了全过程技术专家组。学校先后组织百余名师生参与试点项目。立足于新起点,我校将继续发挥城市更新与未来建筑技术方面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与市规自委、市城管委、市住建委等政府部门密切对接,主动服务首都功能,为高质量推进首都规划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陈欣欣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