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北京建筑大学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中成绩再创新高 首获“进步显著奖”

部门:团委 发布时间:2019-11-14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11月12日,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幕。北京建筑大学共有6件作品入围国赛并且全部获奖,获奖数量与质量再创新高,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学校首次荣获“进步显著奖”(全国共11所高校获奖),是北京地区唯一获此荣誉的高校。比赛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张启鸿,党委常委、党政办主任白莽,学工部部长、校团委书记朱静,以及相关学院负责人等到现场指导入围决赛项目,详细了解团队情况、项目作品和答辩准备情况,并为参赛同学们加油鼓劲。

 

 

 

  在颁奖仪式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活动主承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项目、单位颁奖。本届竞赛分校级赛事、省级赛事与全国赛事,其中共有1573所高校举办、近300万青年学生参与了校级赛事。共有1513件作品(内地高校)参加国赛,预审环节过后,426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另有21件港澳地区作品参加终审决赛。最终,竞赛评委会评出特等奖35件、一等奖作品105件、二等奖作品286件、三等奖作品786件。

  由测绘学院吕书强、侯妙乐、李爱群指导,杨雪韵、谷明岩、曹宁、曹鹏辉、黄纯豪、肖美晨、吴雨彤、王梦辰完成的《彩绘文物高光谱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技术》和环能学院李海燕、武利园、刘永峰指导,郭名山、王钰涵、刘欣龙、李嘉辰完成的《纯电动汽车新型非电池储能供暖装置》两个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由土木学院张艳霞、张爱林、谢志强指导,王旭东、高峰、梁婷、金冲、崔雯宇、陈天、唐懿同完成的《箱形钢柱螺栓连接装置》,由机电学院秦建军、化凤芳指导,冯超杰、陈新志立、李池璐、李雪菲、唐博完成的《智随小宝机器人》,由土木学院解琳琳、齐莹、李爱群、侯妙乐指导,陈越、刘浩宇、蒋永慧、石力文、陈一文、肖梦、李同完成的《古木建筑遗产H-BIM数字化平台》,以及由测绘学院刘建华、杜明义、范霄鹏指导,李聪聪、李司宇、刘媛、冯国强、李淑阳、韩俊华、刘静、刘苡完成的《篱芭樵》荣获全国三等奖。

 

 

  据统计,北京地区共有4所高校获得集体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获得本届赛事“挑战杯”,北京工业大学获得“优胜杯”,我校获得“进步显著奖”。本届竞赛,北京建筑大学共有6件作品进入国赛,数量与清华、北航并列北京高校第一;6件作品全部获奖,打破学校历届国赛获奖数量记录;2件作品入围国赛终审决赛,数量属历年最高,与北大、北邮并列北京高校第三;连续六年晋级全国终审决赛,北京地区仅有4所(其他三所高校为清华、北航、北理工),北京建筑大学是其中唯一一所市属高校。

  “挑战杯”被誉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是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挑战难度最大的综合类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北京市政府主办。为备战今年全国“挑战杯”,学校于2018年10月启动竞赛的宣传报名工作,通过举办多场宣讲会、培训会、校内选拔赛等加强项目培育、指导培训、跟踪管理和优质项目选拔工作。校团委联合各学院积极推动项目对接,并多次进行作品打磨、模拟评审、答辩演练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培育出15支队伍进入北京市赛,最终6支队伍入围国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院领导的有力指导与各部门大力支持,离不开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的努力拼搏,离不开学校大学生科创育人工作多年来的积累,这标志着我校学生科技竞赛综合水平已经迈入北京市属高校龙头行列。

  近年来,北京建筑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双创工作,以“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双创赛事为抓手,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做法,参赛成绩保持逐年提升、连创新高,科创育人成果效果提升明显。下一步,校团委将以取得此次挑战杯成绩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整合调动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双创育人平台作用,把“挑战杯”等赛事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助推器,加强工作谋划、学习交流、总结提升,精心培育更多高水平的学术科创成果,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高水平内涵式发展建设。

 

  

  附:获奖作品简介

  【获奖等级】全国二等奖

  【作品名称】彩绘文物高光谱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技术

  【指导教师】吕书强、侯妙乐、李爱群

  【作品作者】杨雪韵、谷明岩、曹宁、曹鹏辉、黄纯豪、肖美晨、吴雨彤、王梦辰

  【作品简介】针对我国彩绘文物数量众多、病害严重、亟待保护的现状,作品提出一套彩绘文物高光谱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解决方案。能快速无损地实现全表面颜料识别、专题信息提取及定量化虚拟修复,可应用于馆藏及寺观壁画、书画、考古发掘等领域,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和市场潜力。

  

  【获奖等级】全国二等奖

  【作品名称】纯电动汽车新型非电池储能供暖装置

  【指导教师】李海燕、武利园、刘永峰

  【作品作者】郭名山、王钰涵、刘欣龙、李嘉辰

  【作品简介】针对纯电动汽车供暖模式下续航里程骤减问题,提出一套基于供暖系统专设储能模块的非电池供暖装置。采用高密度复合石墨基材料作为储能单元主要材料,为供暖系统外设专用储能单元,储能模块和高导热陶瓷换热模块分单元巢式设计,减缓供暖系统工作时非正常充放电行为对电池的损耗,有效保障汽车行驶的正常续航里程。

  

  【获奖等级】全国三等奖

  【作品名称】箱形钢柱螺栓连接装置

  【指导教师】张艳霞、张爱林、谢志强

  【作品作者】王旭东、高峰、梁婷、金冲、崔雯宇、陈天、唐懿同

  【作品简介】该装置在施工现场,无需焊接,实现了上下柱的全螺栓连接,实现了施工现场上下柱的高效连接、提高施工效率75%、无火、无水、无尘、无CO2排放、减少工程成本10-2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建筑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获奖等级】全国三等奖

  【作品名称】智随小宝机器人

  【指导教师】秦建军、化凤芳

  【作品作者】冯超杰、陈新志立、李池璐、李雪菲、唐博

  【作品简介】针对市场现有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性差、功能单一、不可自主跟随等问题,而设计的一款智能跟随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零转弯半径运动结构底盘,搭载多层模块化设计结构,可实现功能拓展、语音交互、灵活跟随等;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将家庭的设备智能控制、环境感知、家人健康感知、家居安全感知以及信息交流、消费服务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健康、安全、舒适、低碳、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

  

  【获奖等级】全国三等奖

  【作品名称】古木建筑遗产H-BIM数字化平台

  【指导教师】解琳琳、齐莹、李爱群、侯妙乐

  【作品作者】陈越、刘浩宇、蒋永慧、石力文、陈一文、肖梦、李同

  【作品简介】通过研发开放性数字化平台H-BIM助力古木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一方面为其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留取提供数字化平台,另一方面为古木建筑抗震评估奠定数据基础。通过研发古木建筑关键构件的多层级智能化对象库、基于高保真点云数据多层级智能化对象参数自动提取模块和古木建筑原始指纹数据更新模块,构建了开放性H-BIM数字化平台。

  

  【获奖等级】全国三等奖

  【作品名称】篱芭樵

  【指导教师】刘建华、杜明义、范霄鹏

  【作品作者】李聪聪、李司宇、刘媛、冯国强、李淑阳、韩俊华、刘静、刘苡

  【作品简介】《篱芭樵》是一个以智能移动平台为载体、利用GIS大数据技术、位置服务技术(LBS)、高分遥感影像分析处理技术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服务系统,系统通过对村落、美食、民宿、景点、特色风俗文化的大数据收集,提供了基于乡村相关信息的展示、查询、上传发布、分享等功能。

 

 

 

编辑:汪洋海容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