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礼赞伟大祖国 弘扬建大精神】孙宏伟:有幸在国家这个广阔舞台上,参与建设伟大工程

部门: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10-1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在共和国70年来的辉煌历史中,北京建筑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承续着注重实业、立志报国的文化基因。从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到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工程,从天安门、故宫修缮到首都总体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再到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建筑大学的师生校友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城市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党委宣传部开设专栏,记录北建大人的家国情怀,展示他们在岗位上奋勇拼搏的身姿,一同为祖国70周年生日献礼。

  

 

  “是国家的飞速发展才让我有机会作为工程师参与建设新机场这样的伟大工程。”北京建筑大学土木系1988级校友孙宏伟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回首那段经历,他倍感自豪。孙宏伟现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在新机场建设过程中,孙宏伟全程参与并负责机场航站楼的桩筏基础变形控制设计。“新机场设计方案堪称旷世之作,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它站起来、立得住。”

 

  为“中国奇迹”奠基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再精美的建筑设计最终也是要“落地”之后才能向世人展现它曼妙的身姿。北京大兴国际新机场设计方案出自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之手,其建成后犹如一只凤凰在首都中轴线上展翅腾飞。航站楼建筑面积约80万m2,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该楼的主楼和五个指廊均采用了钢结构设计,特别是主楼屋面,其投影面积约为35万m2,南北长约1000m,东西宽约1100m,由六块钢网架结构组合而成,并通过8根“C型柱”支撑。航站楼建成正式投入使用后,地下空间还会有多条高铁、城际铁路等交通线贯穿其中。这些因素都会对建筑的地基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如此超大跨度的钢结构设计远远超过了已有的规范限值,再加上运营后会有高速列车通过楼体,让原本已十分复杂的荷载分布和结构受力更加难以测算。”孙宏伟介绍说。

 

孙宏伟接受采访时为土木学院师生介绍新机场项目

 

  但无论如何,再复杂、再不规整的建筑结构最终还是要通过转换,将力落脚到平整的地基和土层上。摆在孙宏伟和他的团队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机场选址位置的土层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坐落于永定河北岸,属于永定河古河道。因此处属于冲积、洪积平原,土层多为柔软细腻的黏土,而能够对建筑起到很好支撑作用的沙石在该地土层结构中分布极少。究竟要打多深的桩?要设计多长多粗的受力柱才能满足建筑需求?要在哪些位置布点?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

  “新机场选址周边都是村落,从未有过如此大体量的工程。按照之前的施工经验,还能参考借鉴当地已有的施工数据。”孙宏伟说,“这次在新机场,可真的算是零基础开工。”经过先期一系列测算,孙宏伟和团队从尽可能大的承受荷载的角度,最先提出了主力桩长为55米、内部分三段设置钢筋笼的设计方案,但在随后的实验和专家论证中,这一方案并不完美。“结构设计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的工作。”55米的主力桩不仅造价成本高、制造难度大、安装施工极为不便,而且分三段焊接的钢筋笼在日后使用中还存在一定了安全隐患。为此,孙宏伟进一步改进方案,在综合成本、安全、可行性等因素的前提下,将主力桩设计为长40米、内部加载完整钢筋笼的形式,单桩能够承载抗压力6500kN。

  在最终的建设方案里,新机场轨道区地基基础共设置了近一万颗桩,不仅能够满足航站楼建筑自身复杂钢结构的承载力需求,而且保证了整个建筑在时速28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列车贯穿通行等工况影响下,结构整体沉降变形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从2015年7月完成地基基础设计,到2019年9月正式投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过程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这其中牢固的地基功不可没。

 

  追求“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程师

  在参与建设新机场项目之前,银河SOHO、中信大厦“中国尊”等很多地标性建筑中都留有孙宏伟的足迹。在他看来,自己能够成为诸多建设者中的一员,见证和参与伟大工程,与自己早些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是分不开的。

  “北建大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干精神的工程师。”这是业内对北建大的一致评价。孙宏伟回忆大学期间,土木学院吴徽教授帮助他们联系到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做毕业设计。他说,当时在设计院,北建大的学生能用针管笔画出最符合标准的图纸,给院里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成为北建大学生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毕业后,孙宏伟首先来到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王府井工艺美术大厦。那时的大学生是“紧俏资源”,更是别人眼中高不可攀的一类人。而孙宏伟则放下身段,把自己当成与普通工人一样的劳动力,坚持待在工程建设一线,把工人当成自己的师傅。“来,宏伟,喝我的水。”孙宏伟至今清晰地记得炎炎烈日下,自己的师傅喝完水把手中那只布满灰尘的水壶递过来时的画面。他很感激那时的自己打破与工人的隔阂,也正是那段经历让他对岩土有了最基础的认知。“那时学到的宝贵经验让我现在接手这些重大项目时更自信。”孙宏伟说。

 

孙宏伟为师生详细讲解新机场航站楼桩筏基础设计

 

  来到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孙宏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在超高层建筑地基中,受力桩对建筑结构的反力往往像是药物的“副作用”考验着工程师。“中国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了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他通过网络长期跟踪迪拜塔建设进度,寻找可借鉴的方法举措,进一步优化了“中国尊”的方案。

  如今,孙宏伟还保持着一个习惯,他总是随身携带两样东西:一支三色笔和一本绘图用的笔记本。“笔的黑色记录文字,红色和蓝色用来画图;笔记本是线装的,可以完全展开,每一页没有分割线,但印有均匀的分隔点用来绘图定位。”无论是在项目工地,还是在上下班通勤中,他总会把脑海里闪现的想法立刻记录下来。

  “中国正快速发展,在不断进步,像新机场这样的伟大工程在未来还会越来越多。”孙宏伟期待着有更多的北建大学子能够在祖国腾飞的广阔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