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世界中的世界:路易斯·康与古典语言的转译”——建筑学院研究生公开课:近现代建筑引论

部门: 发布时间:2019-05-12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2019年5月5日上午9时,在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教学1号楼202教室,建筑学院金秋野教授带来了一场题为“世界中的世界:路易斯·康与古典语言的转译”的精彩讲座。公开课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策划主办,学院研究生会协办,学院以公开课的形式分享优秀课程,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也为本硕贯通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和资源。

  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美国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一生可以说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传奇。身为犹太移民,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古典建筑教育,学生时代就目睹了现代建筑运动的狂飙突进。直到五十岁,他还在为寻找到一个过得去的设计项目而大伤脑筋。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人生际遇与战后的新观念,让康突然找到自己,十年之间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令人景仰的设计师。建筑师的职业历程固然漫长,但天赋异秉的人往往在从业之初就傲视同侪。以五十多岁的年纪猛然从小角色成长为大宗师,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奇迹。

 

 

  讲座开始,金秋野老师介绍康的建筑观“世界中的世界”,他用逻辑演绎的方法一步步走向一种自我创造和人文秩序。康的人文秩序是与历史直接相关的,而不是今天我们眼前的科技所带来的新秩序,这是康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地方。康说“建筑师必须永远保持对过去最伟大的建筑的关注”,他从这个角度把握古典语言。

  1951年,康总结道:“密斯对空间创造的敏感反映在对结构施加的秩序中,他很少考虑建筑想要成为什么。柯布西耶感觉到了空间想要成为什么,但他很不耐烦地忽略掉了秩序而直接奔向形式。在马赛公寓中秩序感还是很强的,在朗香教堂中只能从一个来自梦想的形式中感觉到隐约的秩序。密斯的秩序不够全面,无法包含声学、光线、空气、管道、储藏、楼梯、竖井、水平的和垂直的以及其他的服务空间。它的结构的秩序只能用来建造建筑而没有容纳服务空间。”金老师解释道:这段话包含了康的一切,既关注秩序又关注形式,可以通过康以后的作品印证。  

  金老师解读几个康的重要作品,艾修里克住宅(Esherick House)、芝加哥论坛报社大楼(Tribute Review Publishing Company Building,1958-1962)、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大学理查兹医学研究大楼(RICHARDS MEDICAL PHILADELPHIA,PA)、费城停车楼(1957)、孟加拉达卡国会大厦(Bangladesh National Capital,1962-1974)等,详细介绍其中的空间结构和建筑语言,以及在这些空间中康的探索和他寻求在自己的建筑中表达秩序,表达人。

 

 

 

  金老师提到最喜欢的康的作品是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康在这个作品中回归了基本的框架结构,在常识里表达美,取消了单元独立的冗余空心结构,让空间重新流动起来,仅在屋顶上进行单元化的操作,给建筑注入秩序的意象。在匀质空间创造分化,一切表现为等级差序才表现为复杂。屋顶V字形的装饰性巨梁和地面精确的石灰华条带遥相呼应,清灰色暖黄色相呼应,次一级服务性的都是钢材,空间充满了康式的厚重典雅。

 

 

  金老师在讲座的最后总结道:康在晚年返璞归真,让我们明白,所谓的空心结构只是手段。康无法忍受的是事物连接与组织的粗糙简陋状态。精密,不尽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性的,康是最关注建筑目的性的建筑师,在他眼里,技术就是秩序,就是审美。镶嵌提供了在既有秩序中植入一个异质秩序的机会,创造了层叠嵌套的秩序——“世界中的世界”。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具有精神意义的房间。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