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我校赴云南怒江开展农房设计帮扶工作 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部门: 发布时间:2019-04-1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勉励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群众的回信中指出“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恰在此时,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缜密部署,我校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国内六家单位共计30余人的设计团队在中国建筑学会的统一带领下于4月11日抵达怒江,开启农房设计帮扶工作。

  我校作为牵头单位,由副校长张大玉带队,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李雪华,建筑学院副院长李春青、教授穆钧、博士生龙林格格、硕士研究生王海洋、陈翔宇等7人组成,在中国建筑学会的统一组织下将开展为期10天左右的现场调研、咨询与设计工作,旨在针对当前怒江存在的城乡风貌问题和农房建设问题提出面向美好未来生活的设计策略与措施,为怒江的城乡建设工作提供及时而有益的指导。

  4月12日上午,设计帮扶工作正式启动会在怒江州举行。启动会由怒江州州委常委、副州长陈少鹏主持,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副理事长赵琦和我校副校长张大玉分别代表帮扶工作的组织单位和牵头单位在启动会上讲话。

 

  

 

  张大玉在讲话中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本次由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农房设计帮扶活动,是学会发挥自身智力平台优势,助力中央脱贫攻坚的具体体现。他表示,北京建筑大学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紧密配合学会部署,充分发挥学校在乡村环境营建、农房设计与适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学科专业优势,深入一线开展帮扶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本次帮扶工作。同时,作为牵头单位,张大玉对设计帮扶工作的最终成果提出了详细要求,他强调,各设计单位在总结已有农房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成果的实用性、针对性、经济性、生态性和地域性,并通过示范房的建设,延续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培养村民的现代意识与文化自信,带动乡村的物质文化建设,更好的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后,参与帮扶工作的6家单位组合形成1个专家组和3个设计组,立即展开了现状调研。专家组有重点地进行全程调研与全局指导。设计组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深入实地,从怒江州泸水市开始,自南向北一直到贡山县独龙江乡,调研涉及3个县的18个村。

 

  

 

  我校设计团队在副校长张大玉的指导下,分两组分别参加专家组调研和具体帮扶对象贡山县的调研。专家组以怒江城乡风貌提升为主题,分别前往泸水市怒江州中医院、上江镇大墩子叶子花居安置点、七棵树村、上帕镇腊竹底村等多个城乡建设点进行调研,对怒江沿岸的城镇与乡村建设的整体城市形态、公共空间营造、建筑风貌特色等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深入到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知子罗村和老姆登村,这里曾是建国后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所在地,是富有近现代建筑风格的建筑遗产,专家组提出要尽快对两村的历史文化与建筑档案进行整理,进行科学地价值评估,编制保护规划,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积极争取文物保护的资金进行修缮,为后续的利用策划、产业培育与管理运营提供科学的基础保证。

 

  

 

  贡山县调研组由我校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人员组成,由我校建筑学院教授穆钧带队,深入怒江州北部高海拔山区,入村入户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团队针对丙中洛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初岗、嘎卡当、青那、雾里、双拉娃等村落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访问、走访、实地测绘等方式,重点研究该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现状与需求,记录当地传统农房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体系、营造技艺、材质色彩。同时,团队关注当地主要建材的品种、产地和价格,以及当地工匠、施工团队等发展现状。

 

  

 

  未来几天,我校设计团队将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功能需求,综合考虑农房建筑结构安全和农户经济承受能力等,因地制宜推广农房现代建造方式,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及样板房示范,并编制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及技术操作手册,为当地村民提供实施指导。

 

  

编辑:高蕾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