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军人才和科技新星学术沙龙暨首都科技人才与山西省文博领军人才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部门: 发布时间:2018-11-14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11月8日,“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军人才和科技新星学术沙龙暨首都科技人才与山西省文博领军人才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会议由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会议旨在推动首都建筑遗产保护行业领域科技人才和山西省文博领军人才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多学科交叉人才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首都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云冈石窟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局、山西博物院、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北京市百名领军人才、科技新星等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我校副校长张大玉在致辞中指出,建筑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历史的缩影。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都成为新时期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工作指南。

 

 

  张大玉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简要介绍了我校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服务国家发展、北京市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在谈到本次研讨会的目的与意义时,张大玉指出,加强北京山西两地的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明脉络,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时代赋予建筑遗产领域各位专家学者的历史责任。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为进一步推动首都建筑遗产保护行业领域科技人才和山西省文博领军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科融合、强化创新合作。

 

 

  张大玉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建筑遗产作为能够服务于城乡当代和未来发展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科技快速进步为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掌握科学规律,遵循先进理念,创新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我校副校长李爱群做了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关键技术”主旨发言,阐述了以长久延续历史文化价值为目标,驱动发展建筑遗产可持续性保护理论与技术。通过对建筑遗产历史、艺术和文化的认知,实施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健康监测评估和综合性能提升三大关键技术,为多学科交叉协同、助力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新的创新思路。

 

 

  随后进行的汇报交流中,山西省文物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就山西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了具体解读;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北京市科技新星侯妙乐以“面向文物保护的虚拟修复设计”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虚拟修复技术在建筑遗产取得的成绩;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路易副站长以题为“古建筑保护中传统工艺的运用与传承”的报告,讲解了在接触式文物保护中的重重困难及解决方式;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市科技新星何海平对首都博物馆在古书画高光谱鉴定保护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了讲解介绍;山西博物院藏品研究部副主任郭智勇对山西博物院藏禁止楚国展文物的重要价值进行了解读;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就“虚实结合的云冈石窟数字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所副所长、北京市百名领军人才张达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发与应用。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参观了云冈石窟第18窟复制工程现场。云冈石窟第18窟是云冈石窟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艺术价值极高的一窟,北京建筑大学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共同组建了包括建筑历史、建筑艺术、测绘、材料、结构、现代制造、监测监控等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团队,项目实施1:1高精度模块化复制。北京建筑大学李爱群副校长现场接受了中国新闻社采访,详细讲解了该复制工程的核心技术。

 

编辑:汪洋海容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