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全国工程抗震与隔震减振技术论坛”在我校召开

部门: 发布时间:2018-09-21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9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主办、我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联合承办、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工程抗震与隔震减振技术论坛在我校西城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审图机构、施工与试验检测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和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与会人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傅学怡、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丁洁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霆、同济大学长江学者吕西林、清华大学长江学者潘鹏、北京建筑大学国家杰青李爱群、中国建研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黄世敏、日本藤田株式会社首席研究员冯德民等资深专家。

  本次技术论坛的开幕式由本次论坛组委会共同出席论坛开幕式,活动由副校长李爱群主持。开幕式上,校长张爱林对到会的全体专家学者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参会专家的简况及我校的历史沿革和现状。随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沈小克代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感谢全体到会代表对本次论坛的关心和支持,他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和意义,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工程抗震和隔震减振技术的发展,并强调了其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会长、全国隔震减振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苏经宇对承办、协办单位为本次论坛的策划、组织和接待工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对抗震防灾分会今后减隔震工作提出了设想。

 

  

  

  

  

  

 

  在9月19日全天和20日上午的大会报告阶段,共22位资深专家做了精彩报告。周福霖院士以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新理念与规范编制为主题进行了首场学术报告。黄世敏研究员以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为专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吕西林教授介绍了可恢复防震体系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李爱群教授介绍了工程结构减隔震设计研究新进展与应用;冯德民教授介绍了日本隔震减振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潘鹏教授介绍了双屈服点屈曲约束支撑和可调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研发成果。傅学怡教授级高工、丁洁民教授级高工和李霆教授级高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分别以迪拜塔结构设计研究、减隔震技术在大跨复杂结构中的应用以及巨型结构减震设计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此外,中国建筑科学院程绍革研究员、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周建龙教授级高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苗启松教授级高工、上海大学刘文光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潘文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杜永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熊世树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曾德民研究员等学者分别汇报了各自所在领域在近期的进展情况。报告人精彩的观点和论述给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技术盛宴。9月20日上午,在完成了全部大会报告环节后,我校副校长李爱群教授主持了本次技术论坛的闭幕式,闭幕式上,苏经宇教授对论坛进行了全面总结,高度赞扬了本次论坛所取得的交流成果,他代表中国勘查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宣布第二届全国工程抗震和隔震减振技术论坛将于2020年由东南大学承办,并举行了简短的交接仪式。最后,李爱群再次对全体代表的热情参与、大力支持和良好会风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未来我国工程抗震和隔震减振事业的发展趋势与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9月20日下午,参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参观了我校大兴校区图书馆减震工程、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建设工地以及北京大兴新机场隔震工程建设工地。

 

  

  

  

  

  

  

  

  

 

  本次技术论坛展示了我国工程抗震与减隔震领域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产品研发、检验测试以及工程应用中取得的最新进展,研讨的主题涉及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结构抗震鉴定加固规范和设计方法、结构隔震减振规范与振动控制理论、结构隔震减振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结构抗震与隔震减振试验技术以及可恢复功能结构新体系的研发等。此次论坛为结构工程与防灾减灾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代表提供了一个研讨交流的平台,对工程抗震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展示了我校在土木工程防震减灾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大型动力试验设备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对于提高我校知名度、推进创新研究以及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李小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