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青年践行记(二)寻沧桑古韵,探清凉胜迹——土木学院“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实践团活动纪实

部门: 发布时间:2018-07-2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代表着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延续的命脉。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强化国家共同记忆、建立民族自信和传承彰显民族文化,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为响应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求真、力行”的期望,了解我国建筑遗产特色和现状,土木学院“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实践团,以山西五台山古建筑群为暑期实践的主战场,结合土木学院专业特色,由专业指导教师解琳琳、木结构保护博士研究生周坤朋带队,三名来自土木学院、测绘学院的本科生参与其中。实践团于七月中旬赴山西五台山开展了古建筑残损的调研考察实践活动。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中国四大名山之一,2009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现有大小寺庙300余座,其中部分为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区内寺庙建筑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历史艺术高,且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为木结构古建研究保护实践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2018年7月16日,按照既定规划,木结构古建研究保护实践团远赴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调研活动。三天的时间内,木结构古建研究保护实践团一行走访考察了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区域盘山主路上的显通寺、碧山寺、塔院寺、黛螺顶等十余座古刹,其建造年代悠久,最早可至唐代中期,最晚至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多样,颇具时代的特色。如显通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可以和白马寺相比,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最大、最古的一座。现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殿宇建筑皆造型略异,各具特色,保存完好。

  此次团队共调研12座古刹、71栋建筑,从调研结果看,香火鼎盛的寺庙多经改造修缮已是焕然一新,成为了游客们旅游观光的风景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寺庙,则原貌保存较为完整,但大多残损,可以从外观上看出年代的久远,步入其中更能感受出饱经历史长河洗礼的厚重与沧桑。古刹中静谧祥和的气氛和大城市的聒噪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感官上给实践团成员以强烈的震撼。

  在实践考察过程中,团队从多角度对每幢古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拍照和残损状况的记录。从调研结果看,建筑残损病害类型主要屋顶漏雨、砖石风化、酥碱、木构件裂缝、糟朽、表层脱落,其中最为普遍的病害为砖石风化和木构表层剥落。

  然而五台山古迹寺庙的修缮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多数建筑的修缮皆从维修利用的角度出发,建筑修缮后大多修葺一新,基本上不遵循遗产遗产保护的理念。修缮过程中,皆通过雇佣当地工程队,以整修的方式改建或新建。如构件残损换新、梁柱陈旧后粉饰一新、屋瓦破旧后整体更换。看到这些建筑残破的现状,团队成员深感痛心,而当地文保意识的淡薄和修缮理念的缺失更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厚重的责任感,并决心以后努力宣传遗产保护的理念,挽留住这些历史的印记。

  此次赴山西五台实践考察对实践团以及团内每一名成团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不仅是在学术方面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对调研考察能力的综合提高;更是一次对建筑艺术的欣赏、对心灵的沉淀和洗礼。在这片佛国的净土之上,于晨钟暮鼓之间感受到了古典建筑沧桑之美,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土木人”的使命和责任。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