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青年践行记(一)土木年华·探路雄安 ——土木学院“雄安新区探路者”实践团活动纪实

部门: 发布时间:2018-07-2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雄安新区在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究竟雄安新区是什么样子?土木学院组建“雄安新区探路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为期5天的揭秘志愿服务工作。

 

出发·进雄安

 

  7月15日,一行13人,浩浩荡荡,满怀憧憬,带着疑问,整装齐发,进雄安。随着汽车逐渐靠近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探路者团队队员们的心情也愈发的激动。一下高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雄安欢迎您”五个大字,再下一个路口就到了著名的有着“央企大道”之称的奥威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奥威路上挂牌的企业至少有一半都是央企。

 

 

  由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践行智慧、绿色、可生长的发展理念,所以在园区开放之时,就正式对外宣布禁止燃油车驶入。因此,我们的中巴只能停在规定的停车场,然后换乘园区专用的电动摆渡车进入。到达之后,团队在市民服务中心李旭永老师的引导下,对园区进行了简略的参观。我们首先来到了庄重而典雅的党工委办公楼,在这里,在鲜艳神圣的国旗下诞生了我们的第一张大合照。跟着参观的人群,我们又进入到会议中心观看了关于雄安未来规划的宣传片,参观了仅用三天就装配完成的凯骊酒店以及办公环境超一流的“officezip”办公区……经过这次参观,我们初步了解了园区各部门的分布和各建筑的主要功能和大概位置,为后续的讲解工作奠定了基础。

 

探秘·解雄安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它秉承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既定目标,到 2035 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效承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探路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此次抵达雄安新区正是要走进雄安,深入了解雄安,并向游客展示这神秘的雄安。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团队成员从初来乍到、一无所知的游客们成了对园区了如指掌、能够带领游客团的讲解员,也经历了困难的开头。在志愿服务的前两天,团队成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熟记园区各个建筑的基本信息以及准确位置,以及对一整套讲解词的理解和背诵,同时跟随其他已经掌握讲解流程的志愿者们,在他们为游客讲解的时候进行学习,学习他们的讲解技巧,学习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解决办法。整个园区占地24.24公顷,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可见这是一个多么艰巨的任务。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第三天,团队成员就已经基本掌握讲解方法,并开始独自接待参观团体。志愿者郑桂萍说:“熟悉园区和背诵讲解词对我们来说都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最困难的是开口为游客介绍,并且在游客提出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回答出来。尽管在讲解之前心里特别紧张,但随着讲解的进行,逐渐进入状态,最后圆满完成讲解任务,心中满是自豪。”

 

 

  在为期五天的雄安新区暑期社会实践里,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地下管廊、无人汽车、无人超市等一大批我们只在书本上见过的东西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实践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下午雄安新区就下了一场大雨。但雨停后,路面上没有明显的积水,尤其是人行道上,仅仅像是被清洗过一遍一样,丝毫没有刚刚下过瓢泼大雨的痕迹,生动直接得为我们展示了海绵城市技术的巨大作用。试想如果海绵城市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那么年年夏天各城市内涝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我们在感叹国家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再见·别雄安

 

  由于实践时间有限,我们不得不与雄安说再见,心中满是留恋和不舍,不舍园区那精美的建筑,不舍热情的工作人员,不舍给“解说员”带来“麻烦”的游客们,不舍雄安那一抹最美的云彩……

 

  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此次志愿服务对队员的影响却不是时间长短能够衡量的,它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接触社会、认识雄安的好机会,也是一个虚心学习、自我提升的转折点。雄安是一个充满机会、充满希望的地方,她就像现在的我们,朝气蓬勃,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作为建大学子,作为土木人,要以建设雄安、建设中国为己任,把握现在,学好专业知识,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并勇敢的向未来发起冲击!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