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新闻

我校学生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部门: 发布时间:2017-11-06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11月5日,2017年度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评选结果揭晓。我校“未来城市交通功能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索智、金珊珊老师及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陈新华老师联合指导)在众多申报团队中脱颖而出,喜获殊荣。全国范围内获此殊荣的团队共有50支,其中北京地区高校仅有3支团队入选。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首次参加遴选,经省级评选推报、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最终获评。此次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国家级最高荣誉,是我校首次获得此项殊荣,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也是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绩。

  2004年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根据小平同志的遗愿,小平同志亲属捐献出小平同志生前全部稿费,委托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基金资助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营、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支持下,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每年遴选50支在学术研究、科技竞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具备较大潜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获得荣誉称号的团队将于次年8月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彰。

  自2017年6月启动“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评选工作以来,校团委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动员组织各学院积极申报,并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评选和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工作,学校每年建设领军型创新创业师生团队,通过政策与经费支持、师资培训、团队建设以及推动创新成果交流转化等,提升大学生科创团队的专业度、创新度与影响力。大学生科创团队正逐步成为我校双创教育的有生力量。

  

  

  

附:“未来城市交通功能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简介

  “未来城市交通功能提升科技创新团队”于2011年初成立,指导教师为来自我校土木学院道路桥梁工程系索智、金珊珊老师以及机电学院陈新华老师,成员涵盖了城市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材料工程、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课堂上,指导教师讲授《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城市道路设计》等专业课程,带领同学们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课后,以“创新工坊”和“博士面对面”为载体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宣讲,培养大一新生对科研的兴趣,感受团队氛围,为同学们播种创新与梦想的种子;以“科技立项”平台推进创新实践,促进大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结合;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团队的交流互动,开拓三年级学生的创新视野,促进成果推广。

  团队在2016年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慧城市”专项赛中荣获二等奖,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团队成果“透水海绵铺装材料”、“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等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展览会”、“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协同发展区域青年双创成果展示交流会”等重大科技展览,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中国教育报、天津城市快报等媒体报道。

  通过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团队还培养了一批交通行业未来领军储备人才。团队成员荣获国家奖学金3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3人次,共13人考入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升学率达60%以上。

  六年来,这支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已从最初道路专业5个学生的小团队,发展成多学科交叉、梯队式教学的30余名学生组成的科研队伍,一批又一批学生从“金索”科技创新团队走出去,不但获得了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更是在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既然选择了,那么就像向日葵选择阳光一样,一直坚持下去”,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团队必将继续前行。

 

  

  

  

  编辑:李小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