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冬奥中的高校力量|为冬奥保驾护航 临时设施也有黑科技

来源:中央电视台 供稿:李墨白 刘豪 摄影:央视 审核:魏楚元 发布时间:2022-02-02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编者按:

1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直播间(一起向未来)》“冬奥中的高校力量”专栏中,以《为冬奥保驾护航 临时设施也有黑科技》为题,对北京建筑大学牵头的“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北京冬奥会临时设施搭建与运维关键技术”进行报道,时长约3分27秒。

为冬奥保驾护航 临时设施也有黑科技

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除了永久性建筑,还装配大量的临时看台、临时厕所、临时用房等。

这些正在陆续投入使用的临时设施,由北京建筑大学科研团队参与设计研发,不仅坚固安全,而且还加入了智能化系统,“硬核”的临时设施,为冬奥会赛事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北京延庆小海陀山上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结束区,北京建筑大学的科技保障团队正在对不久前搭建完成的临时看台进行检测与维护。

北京建筑大学的科技保障团队 李婧豪:我们在检查架体整体是否牢固,在赛时如果有松动,我们就来进行紧实,还有一些维护。

这些看似与日常建筑工地脚手架相差无几的架体,采用了轻质高强的环保不锈钢新材料,插销式节点构造进行装配,让临时设施更加安全稳定、组装更加快捷。

这些成果正是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其合作单位。在设计与施工阶段,科研团队利用三维激光和现场监测技术对临时设施开展综合评估,建立结构分析模型,还完成了在严寒、大风和大雪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结构安全性能的试验和加固方案。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张艳霞:主要考虑雪载、人群荷载,同时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来验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经过试验以后,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能保证结构的性能,也验证了整个体系可靠、拆卸、包括快速搭建这样一些性能。

北京建筑大学还研发了“严寒条件下临时设施智能物联监测及预警关键技术”,在临时看台的架体上安装了温度、湿度等智能传感器,可实时采集监测延庆、张家口赛区临时设施的位移、倾斜、振动等情况,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随时对它们进行“健康”体检。

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郭茂祖: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观众在看台上的分布情况,这些数据会传到后台,假如有一些异常情况,会及时通知现场的保障人员,去精确定位,检测维修,保障冬奥会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大型赛事活动中,临时厕所也成了必需品。科研团队还设计了适用于严寒山地的模块化装配式厕所与污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 李海燕:对于如厕之后产生的污染物首先进行干湿两项的源分离,干的部分采用微生物原地进行降解,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污水部分是采用膜处理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低温微生物进行多级反应处理,进行自循环的冲厕回用,这样就能够实现在整个赛事期间,所有的粪污不进行外运,百分之百的原位处理和循环利用。

北京建筑大学牵头多家单位自主研发的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延庆、张家口赛区的10项冬奥临时设施工程。目前已搭建的1万多个座位的临时看台、200多个临时集装箱房以及部分临时厕所正在陆续投入使用。(总台央视记者 李墨白 刘豪)

新闻背后:

该报道引起很大反响,有力地展示了北建大的科技实力和服务冬奥的硬核贡献。学校土木学院教授张艳霞、电信学院院长郭茂祖、环能学院院长李海燕以及博士生李婧豪均出镜介绍项目相关情况。为了完成本次采访,宣传部组建专班,派出专人奔赴延庆赛区记录前期素材,并与央视新闻记者前后沟通半个月,协调项目负责人、驻扎延庆赛区的研究生以及位于闭环内的延庆台记者等资源,多方合作完成了采访以及画面拍摄工作。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