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长安街可否增些人文设施

来源:《光明日报》2003.6.16 发布时间:2003-07-0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长安街,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全国人民心目中具有特殊意义和神圣地位,体现着首都和国家的形象。

  1998年和2000年北京两次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全面整治,使长安街展现出美丽、庄重、恢宏、大方的风貌,受到各界人士好评。近日,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从人体行为的需求规律出发,对自复兴门至天安门一段的西长安街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其在城市环境、服务设施、街道空间景观与环境秩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故提出如下建议。

  一、长安街原是元大都南城墙位置,是明建都北京时将此城墙南移0.5公里左右后形成的。西长安街曾有不少历史遗址,如天安门东西两侧的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外三座门;现北京28中内的升平署戏楼院;现电报大楼前始建于金章宗初年、元初时重建的双塔庆寿寺;西单路口处的西单牌楼;原西单剧场处的奉天会馆;1915年成立的詹天佑为会长的“中华工程师学会”旧址;京剧艺术家马连良先生故居;复兴门南北的二环路正是已被拆除的原明、清北京城城墙和护城河位置;等等。这些历史遗存虽已被拆除,但应留下必要的印记,至少应在适当地点设说明标牌,以增加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认知和记忆。

  二、长安街是国内外人士向往之地,也是来京旅游观光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还集中了一批重要公共建筑。现在规定长安街不准上、下出租车,给行人带来很大不便。我们认为,可在某些公共建筑门前广场、空地设置出租车临时上、下车点,供乘客上、下车。

  三、长安街沿线的建筑物前的成片绿地,除应具有观赏性、美化街景的作用外,有的应设计成游人可进入式,增加绿化与人的可亲近性,形成街道—建筑—绿化的“硬软结合”、“虚实互补”的对比景观。可丰富长安街景观的层次性,密切“绿化—空间—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考虑到北京的气候特点,长安街及其广场绿化应以种植良好树冠的乔木为主,配以草地、花坛,既可做到绿化的点、线、面结合,又可遮阳挡风,调节小气候,这样生态效应好,还可节水,节约维护费用,也减弱了高大建筑的生硬感。

  姜中光 戎安(作者均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