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培养学生兴趣 启发创新意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访谈录

来源:《科技日报》2002-12-18 发布时间:2003-07-0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前不久在天津举行的IFHP世界大会大学生学术论坛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共有23名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论文入选《21世纪城市·第46届IFHP世界大会学生论文集》,并获得了“第46届IFHP世界大会·大学生论坛最佳组织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北京市属的一所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的高等院校,这一骄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建工学院的部分有关领导。
  据主持学院行政工作的裴立德副院长介绍,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院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在构建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大力实践。举例来说,该院1999年就提出了“富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突出能力培养,加强设计型和综合性实验教学,推出了“创新思维”讲座和开设了“科技方法论”、“创新设计概论”、“机械创新设计”等深受广大学生好评的选修课,并制定了经批准参加科技创新实践项目立项的同学可免修或免听相关课程、把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或等及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记入科技活动学分等政策。同时,该院建立了建筑环境与设备拆装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践基地等四个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从培养兴趣入手,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些政策激发了该院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的热情,并使他们在国际国内一些重要的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例如建筑系学生在1999年第20届UIA国际建筑师大会上,以亚台地区最好的成绩获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第二名;城建系学生连年获全国高校暖通专业“人环”奖。这些成绩为北京建工学院的创新教育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做法是设立机构,投入经费。该院研究生部主任王锐英介绍说,他们每年以"一二·九"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自1997年开始,每年投入专款,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科技立项活动,并在科技文化节期间举办科技成果汇报展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000年,该院制定了《关于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意见》,成立了由教务处、学工办、科技处、团委和工会等部门几个系部负责人组成的院级创新教育协作组,负责全院本、专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具体策划、协调组织与实施等工作。几年来各系共上报学院科技项目130余项,完成80余项,同时还有10余个科技项目先后在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展望新世纪主体设计竞赛和"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市青年学术演讲比赛、2001年亚奥地区大学生设计竞赛、全国建筑学专业大学生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中连年获得好成绩。自2000年以来,学院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每年的北京科技活动周及北京学术交流月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学风建设,形成了校园科技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北京建工学院又是如何做的?据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吴淑荣介绍,学院始终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他们在2002年全面修订了一系列学生管理文件。在新修订的《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勇于实践"的德育目标,将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quot;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新修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更加突出了参加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奖励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投身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10月,该院又成功举办了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并编辑出版了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内容涉及城市水热资源利用、绿色节能建筑、古建保护等诸多领域。

  主持学院行政工作的裴立德副院长认为:创新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学院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学院"十五"发展规划,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制、模式和途径,努力培养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城市规划及建设人才。

                          孙冬梅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