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郝晓地:不懈追求的环保专家

来源:《科技日报》2002年4月24日 发布时间:2003-07-07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中国人真能干。”这是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 T U Delft)校方在郝晓地用两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位后所作的评价。一般来说,在荷兰完成博士学位至少需要4年。  

  郝晓地1982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84年到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读研究生,师从张自杰教授学习环境工程专业;1987年起在国内大学以讲师、副教授、教授身份从事教学工作,其间三上欧洲一下香港,先后赴荷兰、法国及香港进行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与可持续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1999年应荷兰皇家科学院邀请,到荷兰代尔夫特大学 K luyver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并于2001年获博士学位;2002年起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任教授。

  郝晓地从事的研究处于学术前沿。所谓可持续的环保技术,是变过去只管去污的不合理处理方式为处理与回收并举,尽力降低能源在处理过程的无谓损耗。用郝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将污染物视做能源资源的载体进行回收,而非去除了之。   

  郝教授第二次赴欧,在法国农业与环境工程研究院雷恩研究中心任高级研究员,研究家畜粪便尿的自然脱氧处理技术。该项目简单,经济性强,便于分散经营的农民采用。千年交叠之际,他再度与荷兰皇家科学院合作,研究可持续废水生物营养物去除工艺的模拟优化问题,并以不懈的努力为合作项目的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该成果获得了荷兰环境部颁发的可持续废水处理特别贡献奖。而他本人也因为研究成果卓著,通过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到目前为止,郝晓地已经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美)、《水研究》(英)、《环境工程》(英)等 S CI /EI高影响值索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了专著《可持续废水生物营养去除工艺模拟优化》;并多次出席境外国际会议,做大会发言。

  郝晓地教授的研究及其贡献使他受到国际学界的重视,迄今他已是国际水协会的注册会员,美国科学发展学会邀请会员及美国纽约科学院邀请会员。以他的成绩和影响,他在国外发展很有前途。但他三次出国,完成研究任务后都毅然回国。用他的话来说:“我之所以每次研究结束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国,原因极为简单,一是在生活上有回家的亲切感,二是在工作上有主人翁的自豪感。”朴实的语言包含着对祖国的深情。

  据郝晓地教授回忆,第一次去欧洲时,国家提供的生活费相当于不足5000元人民币/月,当时荷兰政府的失业救济却相当于7000元人民币/月,而在国内做讲师一个月工资才100多元/月,经济上如此巨大的反差当时的确使许多人都有一去不复返的念头。然而物质上的诱惑还是让位于感情的寄托,郝教授身在国外心系祖国,在国外经常跟留学生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闲时也写一些国外的见闻及感受等寄回国内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

  为回国创业,郝教授曾应邀从荷兰三赴广州参加“海外留学人员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市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校方的积极努力下,郝教授最终来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作,并利用自己在学术领域的影响,打算成立我国第一个“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旨在参与中荷间的“战略科学联盟计划”,以促进该院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学术研究水平尽快走上国际前沿轨道。

  2002年2月,郝教授来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就职,短短几个月里他经历了数次沙尘暴,看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他深感责任重大。事实上环保事业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地球日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热潮。环保事业不仅关系到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能否持续下去,即所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计划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环境的综合治理效果。而这一切正有赖于像郝晓地教授这样热衷于环保事业、专业上又有颇多建树的专家们的贡献。

                           刘碧玛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