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大

《北京日报》第12版报道我校土木学院学生志愿服务“新锋尚”

来源:北京日报 供稿:任敏 审核:高蕾 发布时间:2018-03-05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南锣“管家”

本报记者 任敏

  长达44天的寒假,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大二女生于佳鑫和六十多名小伙伴儿可没闲着,有三分之二时间,他们都忙于参与南锣鼓巷社区的志愿服务。

  早在春节之前,从组织书法爱好者写春联,站在街头为居民送“福”字,到与居民一道参加新春联欢会、饺子宴,热热闹闹的迎新春活动中都有这群年轻人活跃的身影。

  这不,长假刚过,他们又来到社区。正月十二下午,参加社区组织的两会安保动员培训之后,于佳鑫和7名小伙伴又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治安巡逻。正月里的南锣鼓巷主街,张灯结彩、人流如织,大学生志愿者们从南到北在街面上查看游客量、街面卫生情况,并检查安全隐患。

  走入南锣鼓巷85号一家名为“云端”的店铺,于佳鑫和同伴熟练地登记商户信息,并嘱咐店员登记其他同事信息,之后再来回收。拐进南锣鼓巷111号一处院子,77岁的汪春华老人热情地将志愿者迎了进去。汪春华的老伴儿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志愿者们想看望看望老人,陪老人聊聊天,问问生活上有无困难。

  自2014年开始,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学生党支部与南锣鼓巷社区党委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由此带动学院师生参与社区共治。志愿服务之外,大学生们还发挥专业特长,为社区治理的“痛点”献计献策。

  就拿客流量监测来说。786米长的南锣鼓巷,单日客流量曾突破30万人次,高峰背后也暗藏安保隐患。以往测客流量就靠数人头。过去三年,从春节、“五一”到“十一”,从烈日炎炎到寒风刺骨,土木学院50余名党员连续三年放弃休假,在南锣鼓巷开展客流量监控调研。在此基础上,学院师生党员共同研发“南锣鼓巷地区大人流监测系统”, 并在社区安装17个激光客流监测摄像头,不仅能实时监控人群密度,还能根据客流量发布预警信息。

  停车位紧张,是许多胡同共同的难题。北京建筑大学的学生党员深入南锣鼓巷调研,摸清地形,并用CAD软件绘制出地形图,统计了车位情况、居民停车需求。他们向专家请教,根据专业知识,撰写了一份社区停车优化改造报告,提出了有效管理、消减需求、增加供给三大精细化管理举措。

  大学生们的付出,也得到了社区的认可,南锣鼓巷社区居委会入口有一块显眼的亮金色招牌“北京建筑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就在这个春节,土木学院的大学生们被南锣鼓巷社区评为优秀志愿者。

  新一年,双方共建又有新目标——打造“花园胡同”。今年夏天,志愿者们还将联合学校建筑、测绘等专业的更多同学,再次“进驻”南锣鼓巷,用“95后”的奇思妙想和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地扮靓胡同。

 

 

编辑:李小虎

 





北京建筑大学
西城校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邮编100044
大兴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永源路15号 邮编102616
京ICP备案:0907930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20003 版权所有 :北京建筑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